副标题:贾琏说“再发三二百万的财”,真是林黛玉的家产么?答案就在话中
趣侃红楼462:小鬼难缠,荣国府不堪其扰,管家无钱,琏二爷囊中羞涩
上一回讲到王熙凤正说梦见宫里一位娘娘派人来管她要一百匹锦,结果夏守忠就派小太监上门索要二百两银子。
夏守忠作为六宫都太监,相当于大内总管,对贾家一直抱有敌意,与忠顺亲王类似。
两人名号中都有“忠”字,对应了贾家的“不忠”。
更要注意他们的“忠”是对皇帝忠,贾家不忠则是对皇帝不忠。
结果不言而喻,贾家最终以抄家而告终。
王熙凤梦到宫里的一位娘娘派人来管她要“锦”,锦代表财富,分明是要夺取贾家财富的意思。
不过,“娘娘”是谁不重要,宫里派人来贤德妃贾元春的娘家抢夺“锦”才是关键。
代表皇帝对贾家和贾元春的立场有变,转而支持他人侵占贾家的利益。贾家面对皇帝步步紧逼,自然要有反应,结果与皇帝渐行渐远。
总的来说,皇帝不庇佑贾家,才是贾家与贾元春最大的危机。
如今夏守忠又来贾家勒索二百两银子,看似不多,实则之前已经连续拿走了两千多两银子。乌进孝一年也不过上交这些钱。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夏守忠是大内总管相当于赖大,却跑去王熙凤娘家勒索,就表明王熙凤和娘家都不被放在眼里。
贾元春虽然是贵妃,不像王熙凤那样是正妻,但贵妃地位可比二奶奶高多了。贾家更是国公世袭,不是夏守忠随便能惹的。他敢接二来三来勒索,就是贾元春和贾家失势的征兆。
随后贾琏还提到有个周太监之前也过来,张嘴就要一千两银子,更是贪婪。
不过,到此就出现了一个巧合不能忽略。夏太监的二百两银子与王熙凤管贾琏要二百两银子好处费类似。而周太监要一千两银子,与贾琏要鸳鸯偷贾母东西典当一千两银子相同。
如此巧合是何用意?推测二者的区别是前者钝刀子割肉没完没了,后者一锤子买卖反而伤害更小。
王熙凤的严重问题一如夏守忠,成了贾家的附骨之蛆,她说夏守忠不好打发,其实她的危害更大。
曹雪芹借由这两处银子的描写情节,在暗示贾家之“外邪和内鬼”,以及外患和内忧。
闲言少叙,王熙凤最终做戏将两个金项圈典当了四百两银子,给小太监二百两送走了。那两个项圈的精致与“宫里上用得无异”,也是王熙凤告诉夏守忠“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贾家可不是好“欺负”的,要适可而止。
(第七十二回)凤姐笑道:“刚说着,就来了一股子。”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一面说,一面平儿伏侍凤姐另洗了面,更衣往贾母处去伺候晚饭。
贾琏这段话里最关键有两点,一点是周太监要一千两银子,与他想要筹集一千两银子一样需要对看,上文说过了。
另一点就是贾琏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这句话的争议实在太大。本文就要讲一下这句话。
原本贾琏的话并无问题。以前读书的老先生们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只是近些年随着网络传播,观点越来越多,贾琏这句话的解读就有了多种多样。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观点,认为贾琏这句话隐含了贾家侵吞林黛玉三二百万遗产的事实。所以才说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表明之前发过财尝过了甜头。如今还想再发。
贾琏涉及到的与钱相关的,就只有他随着林黛玉回南处理林如海的“后事”一项了。
这个说法看似头头是道,其实有本质歧义。三二百万两银子在那个运输不便的年代,是一个庞大的负担,根本就不是贾琏与林黛玉听闻贾元春晋升贤德妃后“快马加鞭”能赶回来的。
若真有三二百万两银子,最少也要找军队护送回来,贾家要敢这么做,早被弹劾了。而若放在江南,没有可靠的人,谁又敢将如此庞大的钱财交由他人?
所以,以常识论,林家不具备这笔钱被贾家侵吞的可能(有说银票,不提也罢)。
其实,“再发三二百万的财”,并不一定表示是双重的意思。比如,之前中了五百万,如今再中个五百万,贾琏话中的“再”并不一定是这个意思。
南方不好说,在北方语系中,“再”其实是强调加重语气的意思。比如“再”要不回家,老妈要骂人。“再”有钱也不能浪费,等等。
以上的“再”,属于“倒装句”的简略语。“我如果现在不回家,就要挨骂”,用“再”作省略增加了必须回家的意思。
“你就是有多少钱,也不能浪费”,用“再”强调节约和有钱没关系。
同样,贾琏用“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其实是强调贾家如今的问题需要天上掉下来三二百万两银子,才能够解决如今的财政赤字问题。至于怎么发,他没办法,只是有感而发的牢骚。
就和有些人常说的,我要中个五百万就好了,是一个意思。多个“再”字,是强调非三二百万不能财务自由。
说明白了“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并不是指贾琏才发过一笔三二百万的财,只是抱怨如今没钱的话,就知道所谓这个钱,与林黛玉和林家没关。
贾琏的有感而发,源于他如今管家没钱,囊中羞涩,又愤恨太监登门勒索。
上文讲过这段故事影射的是谁!不是林黛玉而是贾元春。
从王熙凤讲王夫人没钱开始,就预示了贾元春如今在消耗王夫人的私房钱和贾家的钱。
她带来的隐患除了太监勒索之外,更多的是当初省亲花费的那些钱,彻底掏空贾家,无法填补。
贾琏话中真正抱怨的对象,就是贾元春晋升贤德妃不但没给贾家带来收益,反而彻底耗光了家底。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所有情节都是一环套一环。
比如《桃花行》诗是写林黛玉远嫁之后,生命结束之前的一个梦境,与《题帕三绝》对应。随后就有了《柳絮词》和潇湘馆放风筝,影射到了众人即将出嫁的时间。官媒婆来家里也是贾迎春的婚姻开始之兆。
而林黛玉会远嫁的原因,则源于贾母寿庆时南安太妃要见姑娘们。贾母本意要把薛宝钗“嫁”出去,不想赔了夫人又折兵,搭进去贾探春和林黛玉。让她“寝食难安”,最终去世与此有关。这是连贯性伏笔。
同样,贾母寿庆又引出大观园一系列事。王熙凤人在家中坐,被邢夫人一顿针对,背后有尤氏起头,贾府各方人员的有意推动。贾母、王夫人当时并没有真正帮王熙凤出头,预示她最后被众叛亲离“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那么,王熙凤又是如何被休妻呢?曹雪芹紧接着就有伏笔。
通过鸳鸯在撞破司棋和潘又安事件后来看望王熙凤,引出凤姐的血山崩病情,私藏“腊油冻佛手”的事。贾琏求她说句话就勒索二百两银子,她反而提起尤二姐搪塞。随后又提出要结束放印子钱,狂言“王家地缝子扫一扫,够贾家过一辈子的”等等事,一条条揭开王熙凤所犯的“七出之条”,必然被休。
随后,夏守忠来勒索二百两银子,与王熙凤勒索二百两银子对照,突出凤姐的的问题和危害与夏守忠一样严重,为最后被休伏笔。
所以,《红楼梦》的伏笔,看似一件件不相关。其实每件事都互为“紧密”关联。曹雪芹笔下的草蛇灰线伏线千里,也绝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扫帚”的随便伏笔。
林黛玉此时好久没有出场,后面直到中秋节当晚才有重头戏分。这期间的一些事,都是借由晴雯影射的林黛玉。
贾琏突然说“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在行文和线索上与林黛玉没有丝毫的关系。就表明贾琏这话的内容与林黛玉无关。
其实林家是否有钱,只看贾家和史家就知道。同样是勋爵之家,都不过三代就穷了。
贾家史家曾经都比林家位高权重,更能捞钱的人家都穷了,证明世袭并不可能带来富贵,想要维持公侯排场,只会越来越穷。
第五十三回贾珍也说“世袭的都是穷官”,需要皇帝赏赐,才能过年祭祀。像他们家这种还能坚持的,不过几家而已。
林家的爵位没有宁国府高,实权也不如尚书令史公,林如海父亲不过是白加了一代爵位,没有实权,爵位俸禄一年几百两银子,还要维持侯爵的体面,哪里有钱!
林黛玉初来贾家只带了一老一小两个人,更是一步不敢多行,一言不敢多说,就源于两家的巨大差距。
林如海虽然是巡盐御史,却也不过是正七品,一年俸禄一百四十两银子。
就算巡盐御史再是肥缺,两淮盐政一年的税银才多少?都被他贪了么?
他当巡盐御史没几年,肯定无法积攒那么多钱。
何况巡盐御史是稽查盐政官员,手里的财源是盐引,并不是管理盐政税收的人。要贪如此多的钱,别人也不干啊!
况且林黛玉的父亲会是贪官么?他没有儿子宁可绝后也不过继养子,女儿林黛玉不过需要一副嫁妆,他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贾宝玉讲述小耗子偷香芋故事,明确影射林如海稽查出了两淮盐政衙门的监守自盗大案才被人害死,他又怎么可能自己是贪官,有那么多财产。
综上,贾琏所谓“再发三二百万的财”根本就不是指贾家贪墨了林黛玉的遗产。当然,林家的剩余财产,有一部分肯定也被贾家花了。但林家绝无这么多钱。
贾琏的话源于烦恼没钱,皆因钱被贾元春花光了,他这段话的真正意思,就是暗示贾元春省亲的总体花费有这么多。
贾琏当初接手荣国府时,银库里经过曾祖荣国公,祖父贾代善的两代积累,尽管被贾赦、贾政花费不少,最少还留下了足有三二百万两银子。符合两代荣国公的体面和权力。
所以,刘姥姥来时,才会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拔根汗毛比腰粗”也是事实。
冷子兴说今不如昔,也是如今贾赦和贾政比不得两代荣国公赚钱,他们只是吃老本而已。
可惜,原本这些再支撑两代不成问题的钱,被一场贾元春省亲花费殆尽,让贾家面临如今的窘境,贾琏岂能没有怨气。抱怨两句也是应该。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 |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