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吴晓波点亮的光20170428.md

吴晓波点亮的光20170428.md

作者: 陈才 | 来源:发表于2017-08-05 16:00 被阅读0次

    吴晓波在大学临近毕业时,恰逢1980年代后期的百废待兴,他和几位同学结伴想去中国南边疆考察,调研,但几个同学在上海苦苦筹措数月,也只募集到1000左右,与他们计划要游历调研南方11个省,五个月的历程目标差距有些远。突然有天他收到一封来自湖南娄底的信,信中一位自称廖厂长的人愿意资助他们一些,问了几个基本的问题,也提出两个小条件,一是调研完成后,希望收到一份调研报告,二是如果今后他所办的厂子发达后,还希望他们大学生团队能帮忙翻译一本韦尔斯博的论著。一个礼拜后,一笔巨款7000多元如数打到他们的账户,这些穷学生们因为有了廖厂长的帮助而最终得以成行。

    在调研开始没多久,中国遭遇了政治风波,吴晓波的调研团队中途停止了访问,返回上海,而后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并没能和廖厂长取得联系。另一方面,廖厂长却在之后遇到了生意上的波折,亏损了近30万,而后十几年,辗转过许多地方,从事了各种职业和创业活动,相比于他大学上铺同学成为三一重工的董事长,廖厂长一生算是经历了各种坎坷和艰辛的不得意的企业家。

    在15年后,当吴晓波开办了自己的媒体频道,把这个故事写出来,各地的网友就自发开始寻找当年的廖厂长,48小时之内竟然真找到了。令人感叹的是,由于一些记忆偏差,吴晓波给出的四个条件中只有廖厂长这个称谓是正确的,其余包括厂子里的产品、廖厂长的估计年龄等三个条件都是错误的。之后,吴晓波专程去了一趟湖南,与当年的恩人廖厂长见面,并举办了一个媒体见面会。会上,廖厂长操着浓浓的乡音讲到:那个时代,每个人都心系祖国并保持着热血沸腾,将中国未来的命运与自己深刻关联起来,因而当他看到一群具有理想信仰的大学生希望深入基层调研中国时,他内心就非常赞成,不过他依然还要顶住家人的阻力和另外两名副厂长合伙人的退出,毅然决然将这笔现在相当于50-60万的巨款“不靠谱”地发给了大学生们。今天,他希望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依然能有人在其他人遭受困难、亟需帮助时,伸出援手,用胸膛温暖他人。他的发言博得台下真诚的掌声。最后,吴晓波和廖厂长协商,各出资100万,成立一个创业基金,让当年的薪火通过基金资助的方式得以延续,帮助当前需要资金、需要帮扶一把的年青创业者们。

    这个故事真实地发生在改革跌宕起伏、社会极速转型的中国,就像在黑暗的小屋里,突然找到几根火柴,燃亮了半壁房间,虽然力量微弱,易逝,但因为火柴的相继接力,持续发光发热,让这微光显得尤为可期,让我们坚定能等到小屋周遭明亮的那一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吴晓波点亮的光20170428.md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xw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