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的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创办以来,我就一直是频道的粉丝、会员。起初对“吴晓波”有印象,是我经常看到他在《第一财经周刊》的专栏,彼时仅仅是对他有印象,对他成谜是我在接触到《吴晓波频道》之后。
我从初中时代就开始不务正业地读一些课外书刊,我爸统称之为“杂罐子书”。这些“杂罐子书”起初以一些期刊为主,包括《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小说月报》、《特别关注》、《杂文选刊》等。后来上了高中,虽然学业比起初中时要紧张,但是管理倒不如义务教育期间那样严。高中课堂上有人公然入睡的情形,是我上初中时很难想象的。
我在课堂上没有睡觉的习惯,虽然我高中三年一直坐在教室最角落里(身后就是垃圾篓、扫把、簸箕、拖把和一台春兰柜式空调)。正因如此,我高中时的阅读量远远超过初中时代,几乎每节课都成了我的阅读课。说来也怪,课后或者放学我都很少看课外书的,只有上课时我才觉得阅读最有趣。
我们学校附近有一个报刊亭,我经常光顾,和老板特熟。由于有充裕的时间读课外刊物,所以我把同一期上文所提到的刊物都读完之后,下一期此类刊物还没上市。这时老板就会向我推荐其他刊物,就是那段时间我接触到了《第一财经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商界》、《市场营销与管理》等一些偏财经类的刊物。也正是那段时间,让我迷恋上了财经、经济、商业运营与企业管理等相关内容。
正是基于对上述内容的兴趣,当我无意中发现《吴晓波频道》,觉得大为惊喜,它以专业的视角对时下经济形势和商业文化进行深入浅出地解读,这正是我想要的内容产品。也是从那一刻起我开始关注内容创业和知识付费平台。这些都给我的认知带来了极大的改变!
关注《吴晓波频道》的人几乎都是志同道合的,或者对频道里绝大部分观点都是持相似看法的。但是在频道创立一年之初,由于吴老师一篇关于王林的专栏,有一小部分人取消关注。晓波老师因此写了一篇文章,《有一种真爱叫“真不爱”》。
文章里晓波老师认为,新增的一万多订户肯定不全是"真爱",而取关的一千多人,则肯定是"真不爱"。这些人比在微博后面留言骂你"傻B"、"猪头"或"走狗"的人更真实,他们用离开表明自己的立场。他认为,那些取消关注的人是“有态度”的。
晓波老师这篇文章里的一些观点,让我产生了一个思考,如果“真爱”的对立面不是“真不爱”,那应该是什么?我突然想起,在一次阅读中,我看到这样一个观点,它认为“自卑”的对立面不是“骄傲”,而是“平和”。我细细体会觉得超有道理!在这里,我是不是可以借助这一观点的逻辑,来回答“真爱”的对立面是什么?我想“真爱”的对立面应该是“暧昧”!
扯了这多,从课外书讲到吴晓波,再扯上他的《有一种真爱叫“真不爱”》,最后得出“真爱”的对立面是“暧昧”这样的谬论。这一切似乎确凿就是一场胡扯,可是这里面似乎还是有些因果关联和机缘巧合的。
有些经历就像是段断头路,仿佛与你接下来的旅途没有任何衔接和延续,可是正是那些断头路让你不断地调整到通达的路线上来,它让你的内生得到成长,懂得如何去判断和调整,让你顺利地走向终点。这就好比你在某个时空里遇见的某个人,你们或相爱相处过,可后来发现彼此不合适,很难一起走下去,所以选择分开;你们彼此欣赏,可一些客观原因你们不能开始,所以中止联系。这些人的出现和离开,都能够教会我们把握余生,拥抱真正能够相伴终生的人。
那些中途离开,中止联系的人,是“真不爱”,是“真爱”,因为不“暧昧”。所以,对于那些人,我们“不敢聊”,“不敢撩”,因为是“真爱”,所以不“暧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