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满心欢喜打开好友的朋友圈,
却赫然看到失望的几个字...
最近的朋友圈里都是这样...
似乎都约好开启了同样的权限设置
剩下我。。。
瞬间,
被拦截后的 不快
窥探未果的 羞耻
换位思考后的 释然
都涌上心头
百般纠结后做了一个残忍的决定
把他删了
这样的设置
看似比屏蔽更仁慈
其实更让人深思
刚发现
“朋友圈”
这片新大陆那会
恨不得把生活里的细枝末节
都拿出来暴晒
心情的美丽指数
随着点赞数冲上云霄
如今
好不容易憋出了一条“杰作”
发现冷冷清清没人点赞
又立马删除
假装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最近微信开通了
“允许朋友查看近三天朋友圈”的功能
将一切都打上了
保质期
是出于什么心态?
01
我三天前可能是个混蛋
但今天的你一无所知!
黑历史太多
怕被挖坟!
02
不想被关注
但又想知道谁关注我
快点来问我为什么
只展示近三天的朋友圈
快!!!
03
昨天的朋友圈
已经配不上今天牛逼的自己了
无关痛痒的心情显得我矫情
炫富又显得我
精神贫瘠
04
不想活得太透明
也不想再把自己彻头彻尾地交出去
你了解到的
只不过是那个我想展示的
片面的我
05
为了营造一种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
欲语还休的朦胧美
谁说我是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只是宝宝不想说
在这个安全感匮乏的年代
每天繁复的朋友圈
我们在朋友圈分享那么多信息,
无非是为了有人看见、有人关心,
但其实,并没有多少人会真正在意我们。
我们发一条信息,
其实并不能“赢来”几个赞,
有些人即便点赞了,
也只不过是习惯性地顺手一点而已,
就像我们自己也只是顺手一点别人。
美国埃默里大学教授马可做过一个研究:发现无论一个人圈子多大,真正影响他、驱动他、左右他的,通常也就是身边那八九个人,甚至四五个人。
所以马可说了一句著名的话: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
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上99%的事情,
对于别人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我们其实用不着天天分享那么多信息,
因为绝大部分“朋友”根本不会留意和在意。
真正在乎你的朋友,
也从不会只在朋友圈关心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