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句话,挺逗的。
既然正义可以迟到,为什么我上班不能迟到?
正义的迟到与我的迟到,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是不存在关联的,唯一有同一性的是,两件事都有迟到这个词。
那么去除了不相关的组件,我们可以讨论一下,迟到的意义。
迟到在生活中是个很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人类是不是允许迟到这件事,它实然都存在。
之所以我们会有应不应该迟到这种逻辑上的应然之争,是由于,我们认为迟到是不好的,是坏的。
迟到的词意是比约定的时间晚到达目的,从内涵来看,其实是没有充分地履行契约,职责,或承诺。
不应该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说话要算话。
不迟到,是伦理学意义上的一个道德标准,不幸的是,人类的伦理学并不存在标准答案。
即便是普世的伦理价值观,亦不过是某个时间段内大多数人认为的标准答案罢了。
我们很遗憾地发现,在某些国家的某个时代,并不以讲真话和履行承诺为荣,即便正义迟到,或是上班迟到,只要获得足够多的物质补偿,便可以被当作是应然的。
中国人的传统思考方式并非是遵从逻辑,而是取象比类。
取象此类的特征,是将完全不相干的事物与物象作比较,从中总结出特征与规律。
有些古代的哲学前辈很崇尚这种取象比类的推理方法,比如柏拉图著名的洞穴隐喻。
佛教也常用取象此类的方法阐述道理。
但是,释迦牟尼曾经提醒弟子们,比喻只是方便说法。
若要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唯一的方法是从比喻中得到启发,而非将比喻本身当作公式,乃至认作真理。
那么,我们从以上班迟到比喻正义迟到这句话得到了什么启示?
个人以为,迟到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
正义如果经常迟到,所付出的代价是人民对法律的渐渐不信任,而上班的往常迟到,所付出的代价是你的老板对你的渐渐不信任。
当然,信任在某个国家被认为是不值钱的行为,换而言之,诚信的行为反而换不到应得的报酬或奖赏。
三十几年前,我听到一句非常震撼的话,至今记忆犹新:要是每句话都要说话算话,那么做人不就太累了嘛。
许多冤狱,最后都以金钱作为当事人的补偿了结了。
但是许多上班经常迟到的人,老板却不再扣他们的工资,而是直接开除了事。
许多我们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背后一定有整个社会的系统性的支持。
最后说一句,迟到如果比准时到能得到更大的好处或是说利益,我们到底应该是选择怎么做才好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