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到一事,在我们人生中是最常见的事了。约会迟到、上班迟到、考试迟到、吃饭迟到......虽然有些迟到情有可原,只要跟对方说明情况,一般都会得到原谅,但有些迟到却是妥协不得。
想必我们经常看到或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考生因迟到半个小时,被监考老师挡在门外,无论考生如何痛哭流涕,苦苦哀求,还是父母如何恳求,甚至下跪磕头,监考老师就是拒不放行,只说了一句:迟了太久,就不必到了。之后考生父母就指责监考人员不近人情,痛哭大骂不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监考老师只是尽自己的职责而已,否则就对不起成千上万比你早来的考生。高考前每个老师都会提醒学生不能迟到而且还要早到,但每年还有那么多迟到的考生,说到底都是自己的不够重视,明知今天是高考,你为什么不早点起来?为什么不早点出门?一场高考虽不至于改变一个考生的命运,但也将对他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其终生铭记。迟得太久,就没有到的必要性了。
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是有名的“堵城”,像朋友聚会、吃饭、面试等都会因为堵车而迟到,但朋友之间也能体谅,也不会那么苛刻,所以偶尔一两次迟到也无伤大雅。但应聘迟到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一个应聘者迟到整整一个小时,当面试官微笑地听他介绍完自己以及他的工作经历后,在他的简历上打上一个大大的叉,面试官的回应是:无论你有多优秀,能力有多强,连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也能迟到,我怎么敢将公司的事交给你。
明知今天有关键行程,交通如果拥堵怎么办,就应该早做打算,提早出门,而不是在发现到最后来不及时才匆匆跑来,不停地道歉......那么对不起,这不值得同情。
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说明你不懂得如何去管理自己的时间,更无法在这个残酷的社会立足。迟到的与否,不仅反映出一个人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更反映出一个人的责任感。

电影《肖生克的救赎》,犯人布鲁克斯被关押了50年,一直在监狱里从事图书管理工作,进去时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出来后已是白发人;进去之时只有一两辆车,出来后满街都是车。当他知道自己要被释放时,曾拿刀杀人企图重回监狱,但仍被释放。之后因习惯监狱里的体制化生活无法适应当下社会而选择自杀,留下书信一封:希望监狱里不要再放出像我这样老的人。
自由来的太迟了,迟得已经没有来的必要,强制性的来临,只会带来崩溃的结局。
再比如,电视里经常会有认亲这种画面,亲生父母称当初家庭条件贫寒,无法抚养孩子才将其遗弃实在是迫不得已,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想把孩子接回去,好好补偿孩子。但当人们问及孩子时,你愿意和你的父母相认吗?“愿意”,那你愿意跟他们走吗?“不愿意”,接着又说:“好多年前我也非常期待与他们相认,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样的念头曾在脑海中出现过无数次,每每想起就现想哭,但奇怪的是,想着想着这个念头就淡了,越来越麻木,到最后也不觉得这是个多大的事了。习惯一个人的自由,再多一个人那也只能是负担。
有人又会问:“那你不恨你的父母吗?”孩子说:“没有爱哪来的恨。有些东西迟得太久,并不是没有它存在的意义,只是我不想要了。”就比如说:曾经有人问我,失去了的东西回来了,还要吗?曾经丢了一颗扣子,等找到它时,我已经换了衣服。每样事物都有其出现的时刻和意义,晚来的东西并不是说没有意义,只是说它失去了它该有的意义。
一杯热腾腾的茶,放到凉透,再喝已没了味道,只会伤身;一件加绒的外衣,穿的太晚, 寒气已渗入体内,感冒在所难免;儿女的孝心在父母死后才得以体现,那是失德和伪善;朋友的关怀,在事过境迁后再开口,只会得到礼貌的回应,再难有当初的情谊;爱情的告白,在罗敷有夫之后再开口,要么甘当见不到光的小三,要么留下相逢恨晚的遗憾。
监考老师说出了这句“迟了太久,就不必到了”的真理。迟到,本身就说明缘分的不够和努力的缺失,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应再续前缘。你若真在乎,必然早早追求,早作打算,而不是等到心死情灭才迟迟到来。
在人生的某场约会中,如果迟到,只能说从未重视,即使“到”了,那也无法抵消“迟”的负作用。所以,请问问自己,是真的需要这场相逢吗,还是下一次才值得你严阵以待,准时出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