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总结,人生有三大幸事:读好书、交高人、见世面。用此标准观照自己,至少有第二大幸事,交高人。我身边有几位高人,其中之一就是赵文鹏老师。昨天赵老师给我出了一个更文主题,今天继续列出主题和要点。他订的主题不仅与自我思考深度相关,也能修炼与提升我的认知层级。
根据命题所写的更文如下:
人类对大脑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心的认知也处于懵懂阶段。思想是由大脑而生、还是由心而发?尚无定论。
大脑的重量只占身体的2%-3%,能量的消耗却占20-30%,所以我们所说的我累了,大多数不是身体的累,而是大脑消耗过度或是心累。
既然心与脑是思想的源泉,思虑过多、深度思考都会让人产生倦怠,甚至崩盘。所以,思想也须劳逸结合,给大脑放个假、给心灵松松绑。
当然,劳逸结合不等同于身体的休息,躺在床上,啥也不干。心脑与身体不同,它们即使在无意识状态,每时每刻都在运转。所谓的劳逸结合,不是不思不虑,而是从那些劳心伤神的起心动念中抽离出来,给心和脑做一个SPA。
心与脑的SPA与身体的SPA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有异途同归之别。细想赵老师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会进入思想的误区?愈发力为何要先压缩?
于是,我用冥想的方式,将眼前的一切屏蔽,抛开过去的记忆碎片和对未来的担忧,与自己的心和脑对话,也与自己做个对话。当下的我是否身心合一?我的现状是什么?我想要的是什么?是什么障碍了我?我如何能得到?
觉察与觉知,这是第一步。当我开始思考上述问题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走在觉察与觉知的路上,说明我已经跨越了“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底层境界。尽管觉察未能即时、觉知尚在表层,但是我为自己高兴。
今年两次疫情过后,公司的经营状况特别艰难。目前国家经济跌入谷底,我们这些民办园更是雪上加霜:人口出生率下降、生源少;公办、普惠园占比已经达到85%以上,国家对民办园没有政策扶持;经济滑坡,群体收入下滑,大批的家长涌向收费低的幼儿园。
这段时间又开始失眠,或是夜半惊醒。焦虑、担心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对员工不能讲、对家人不能说,因为我知道说了、讲了徒劳无益,怎么办?今天静下心来觉察自己的这份焦虑与担心,转换思想的频道,与其焦虑,不如行动;与其担心,不如担责。
接下来的第二步,是清空与整理。将与目前境况不匹配的想法清空,把利润相关的人、事、物纳入到心与脑的首位,重新梳理、整理、盘点,思考思路与出路。同时决定给自己放一天假,不看书、不思考,只跑步、吃美食;找一个杳无人烟的地方,放空自己,发呆、冥想,记录当下的杂思乱想。惬意。
最后一步,输入与行动。一是围绕当下的需要看书、学习、听视频、做输出笔记;二是立刻采取行动,在行动中调整、调试,让身体与思想都在路上。
最后用赵老师的话做个小结:“给身体充充电,让心灵洗个澡。不能总低头拉车,也需抬头看路。停下来不是欣赏风景,也是进化的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