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良

作者: lwy呃呃呃 | 来源:发表于2017-09-10 01:43 被阅读0次

文/刘婉钰

    可以说很多刘邦的手下都是被刘邦的猜忌心所中,例如韩信、彭越被逼谋反,最后还有一个悲惨的结局。可是,这一路张良为何会一直拥有刘邦的信任不会和韩信他们一样呢。

    先说说张良的明哲保身,他和萧何一样聪明。张良是贵族出身,当他开始投奔刘邦的时候,他不会像别人一样自傲。刘邦可以称帝,可以统治好当时的汉王朝也有着张良的原因。如果刘邦当时没有听取张良的话,那么刘邦或许在鸿门宴上就会被项羽拿下。所以,张良对于刘邦十分重要,是缺一不可的,刘邦也很看重张良。汉高祖刘邦对张良的封赏也是很多,当时刘邦分封功臣的时候给张良封赏最多,就是自择齐地三万户。可是张良却不要,他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没有任何的功劳,如果自己接受了刘邦的封赏,往往就会有很多人对自己造成攻击。他觉得这些功劳都不是自己的,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这或许就是张良“深知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了。他说:“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后来,刘邦就封他为留侯。张良说出这些话,其实也是让更多的人对他留有更好的印象,对他也很敬重。刘邦对待张良和对待别人是不一样的,大家都知道刘邦这个人一说话就是满嘴的那种不雅的话语,但是他每次叫张良子房,不会选择称其名。刘邦特别看好张良,可以看的出来,张良有时候明哲保身都是在话语中显现出来的。

    下来就是说张良特别了解刘邦的。每次刘邦处于危机之时,都会有张良的出现。鸿门宴也是当时项羽的一个刺杀刘邦的好时机了。幸好当时张良让樊哙入账,否则刘邦的后果也是不堪而忧的啊,这下也是刘邦就此逃过一劫。楚汉之争时,刘邦不知道打了多少的败仗,丢了多少次妻子,当时他逃到了下邑,想想自己现在的状况,他当时就问大众谁能帮他打败项羽,他就会分封一部分土地给他。因为那个时候,正处于彭城之战的之后,而且如今大败此战,又如何能打败项羽呢?我认为张良那个时候特别深知刘邦,他说:“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张良这个谋略很好,刘邦就是靠这三股力量来打败项羽的,也进一步改变了当时楚汉之争的局面。每次刘邦危机时刻都会有张良的出现,张良每一次出现都是一种解脱,所以对于刘邦来说张良还是很关键性的一个人物了。

    张良可以走到最后那一步,也都是因为自己的明哲保身而且有良好的策略以及特别了解刘邦。张良的现身,就是给予刘邦的一个转折点,所以刘邦的一生当中,张良是缺一不可的。张良最终也都是取决于自己。

   

相关文章

  • 论张良

    文/刘婉钰 可以说很多刘邦的手下都是被刘邦的猜忌心所中,例如韩信、彭越被逼谋反,最后还有一个悲惨的结局。可是,...

  • 论张良

    ——史记人物之张良 张良作为“谋圣”,是个很有谋略的人。 张良在群雄发起的战争中,张良发起民兵反秦,后归刘邦,成为...

  • “刘邦张良论”(杂033)

    文|凯撒 刘邦需要张良才能成就一番大事。 同样的,刘备需要诸葛亮,朱元璋需要刘伯温等等等等,都是同样的一个道理。 ...

  • 你的“怒”需要管理

    这篇文章是读苏轼《留侯论》第一段(点题之段)时的思考。苏轼24岁完成《留侯论》,借张良的成就,解析了“志向”和“忍...

  • 论张良的保身之术

    张良是在汉朝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毕竟是那个时期智的象征,也是被人神化漂浮云雾里的一个人,而在汉朝建立之后,许多能臣...

  • 论张良与淮阴侯之死

    我读史记时,常为张良能够最终不仅列侯封户,成帝王之师,而且最终能独善其身,急流全身而退深感佩服推崇,也为韩信纵横沙...

  • 7.0第8天--刘邦用人

    今天听得到【关系攻略】主题:刘邦怎么用人。 作者解读了历史人物刘邦与韩信,萧何,张良的故事。 论打仗,刘邦不如韩信...

  • 良缘来时墙也挡不住

    张良,对,他叫张良,不是汉朝的张良,是当下的张良。他其实长得既壮实又英俊,虽然不够潇洒,但也深得女孩子喜欢,不过,...

  • 在这个鼓吹快速成功的世界,坚持一点热爱

    作者:张良计 来源:张良计(ID:zhang_liangj)

  • 张良无后

    《容斋随笔》中有一篇文章《张良无后》,说张良、陈平皆刘邦谋臣,张良为人非平可比,但陈平传到曾孙才绝后,而张良死后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张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cz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