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史记时,常为张良能够最终不仅列侯封户,成帝王之师,而且最终能独善其身,急流全身而退深感佩服推崇,也为韩信纵横沙场,功高盖主最终落得自身惨死,且诛灭宗族而深感不忿,太史公将张良列入世家,韩信载入列传,我想除了因子嗣问题而分类,也是将张良和韩信在汉朝的不同下场和太史公心中的地位而作区分。我虽对韩信的遭遇下场深为不平,但是也尝试想弄明白为何它跟张良会有不同的下场,太史公在淮阴侯列传中认为韩信是目中无人,过度炫耀自己的功劳,最终图谋造反才会落得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我有我的看法。
我们回溯到张良与韩信的出身背景思考,张良五世相韩,即上一辈都在韩国担任宰相,及至秦始皇灭掉韩国,张良一直都是官宦富家子弟。承袭上一辈官职的影响,张良对一国的荣誉之感是极其强烈的,以重振世家声誉及辅助自国之王为己任,是世家张良的传承信念。因此,在秦国灭掉韩国后,张良公子并非都只为个人前途着想,而是身负家国仇恨,最终选择在博浪沙突袭秦始皇,即使失败,然而其立志由此可窥一斑。到了后来,张良一直追随侍奉韩王后,即使刘邦多次挽留张良担任自己的军师,张良也还是没有忘记自己使命,一心只愿意帮助韩王后完成反秦复国的遗愿。直到韩王后被项羽所杀。可见张良忠诚之深与其从小立志是如此紧密关联。张良的辅助之相的立志跟他后来的独善其身是息息相关的。
张良没有帝王之志,而有辅相之志
而韩信乃一介布衣,受胯下之辱与漂母一饭之恩,韩信立志的是什么?成为一人之上,万人之上,风风光光荣归故里的愿望。这一点跟项羽是有相似的,项羽曾经统领万军攻城掠池,有一天对自己将领说,想回老家去,将领不解,项羽却说,不回家乡,就好比一个穿着漂亮衣服的人在黑夜中行走一样,由此可见,项羽跟韩信一样,追求的个人的成就的影响,在意的是别人对自己个人的眼光,因此从某种程度上,韩信的立志与张良的不同在于他没有家族的荣誉感,只有个人的荣誉感,这种个人的荣誉感追求的是个人利益成就的极致,导致私欲也没有极限,能力再上,权利再上,能当一军之将,不会屈尊于一将之下,能当一将之帅,不会屈尊于一军之将,能当一国之君,自然不会屈尊于统领之帅。因此同样辅助刘邦的韩信攻城掠地之后,是不断要求自己的身份得到提高,所以韩信平定齐国后,立即要求刘邦给自己代理封王,加大刘邦的猜忌。虽后来韩信因感恩缘故并没有独自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然而自信自己能力的韩信,始终非常重视自己的地位和权利。因此,在韩信取得天下之后被贬为淮阴侯时候,跟樊哙在一起时候也会因自己跟樊哙地位平级而自我嘲讽。韩信个人立志与贪婪权力欲望可见一斑。
韩信有帝王之志。
兵权问题,对于刘邦来说,最大的威胁都是来自兵权。打败项羽之前,刘邦需要借助韩信的兵力,因此对于韩信是处于容忍的地步,当韩信要求代理封齐王的时候,刘邦表面封其为真王,内心那时却是对韩信开始记恨,打败项羽后,刘邦陆续也将各地封王削兵减权。韩信掌握那么大的兵力,假设他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要么当初果断造反,要么当初就应该主动削弱兵力向刘邦表明其心意。掌握与自己主子一样的兵力而奢望能够均衡相处,历来都无法实现和平共处。而反之张良,对于刘邦来说是毫无威胁的,因为张良没有实质兵权,但即使这样,张良很多表现也令刘邦觉得张良并无异心,这方面也得归功于张良辅相之志,张良认定的要辅助的君王的话,便会一心一意。刘邦封侯的时候,问张良需要那些地方,按照张良的贡献,他大可为自己留下一大片拥有统治权力的疆土,然而,张良却只是跟刘邦要了当初与刘邦第一次见面的留县,以做纪念。张良自己也说,自己能够成为封万户,列封侯,成为帝者师,对于一个平民百姓来说,已经到达极点,对我张良来说,已经感到很满足。它希望放弃人间事情,跟随赤松子游历。于是后续极少参与宫廷之事,将时间用于学习黄老之术,修身健体。
不贪婪权力,知足,大抵也是张良区别韩信而能够独善其身,激流而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韩信的下场不得不说也跟刘邦此人傲人和猜疑性格有关,我读韩信传记时,认为韩信在两个有可能改变自己历史命运的两个抉择之处患了政治上优柔寡断的通病,我自信韩信能力超群,既然有万人之志,刘邦也猜忌过度,为何不及时果断造反,自立为王。在与项羽,刘邦对战时候,齐国人蒯通曾透彻分析给韩信听,让韩信与项王,刘邦三分天下,呈鼎足之势,并利用占据齐国强大的土地优势发展自己的实力,抓住这个时机也为将士和百姓请命,便能超越项,刘任何一方,成为新的霸主地位。可是韩信还是纠结于对刘邦的报恩之情,不为所动,却不知刘邦此人人心难测,祸患也大多是因为人的贪得无厌,刘邦也贪,韩信也贪,则隐藏祸患是不可避免了。更可况是功高盖主的情况下,处在臣子的地位上却具有让君主都感到威胁的震撼力量,假如君主没有宽阔的胸怀。则必然存在极度危险中。这是一个关键之处
待到打败项羽后,平定天下后,韩信都在刘邦的猜疑下生存,刘邦多次开始讨伐过去有功劳现在有兵力威胁的臣子。因此有人建议与韩信联合兵力,起来造反,而韩信依然处在不太确定之中,不敢贸然行动,最终才落的个被吕后骗计所杀,夷灭三族。
因此,关键之处的政治上的优柔寡断也是造成韩信可悲下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立志不同,贪婪权力,在重要时刻上政治上优柔寡断,我认为,大抵上是造成韩信下场区别于张良的三大重要因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