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因特网可能是当时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个被誉为“信息高速公路”神奇的世界那时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出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关注,我当时时时刻刻都有一种“上网”的欲望。
虽然我在1984年,当时的单位宁波市医学科学研究所就派了我和姚永金医师(宁波市第二医院呼吸道科的专家)到浙江医科大学参加了首届科技人员电脑学习班,但是回来后10多年也没上过电脑,早已把当年学的东西忘得差不多了。我们当时就听说了“信息高速公路”,而且一起参加学习的姚永金还发表过有关的论文,可是我们谁都没有上过网。
直到1996年单位买了电脑,并且引进了一位计算机系毕业的大学生,办理了一切必要的手续之后,在他的指导下才使我当年学的东西很快得到了“复活”,能够在windows 95那友好的界面中进行愉快的操作。
有一天,宁波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赵伐教授陪着他的父亲来我处看病,顺便告诉了我一个网址,说那上面有和我专业十分密切的中草药抗癌的最新信息。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因为当时订外文资料不但十分昂贵,而且往往是落日黄花,大多要在半年或一年之后,通过西安的一个特设机构才能到手。而在英特网上点几下,就可以得到最新的海内外研究成果,何乐而不为呢?
那一天,夜阑人静,月色皎洁。我怀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心情启动了“联想1+1”电脑,在色彩严肃的Internet图标上连击两下,便进入了“信息高速公路”的主页。按电脑的自动指示,先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在几声悦耳而又有规律的电话振铃声后,屏幕右上角的地球图标开始旋转。说明你已被验明身份,密码有效,可以浏览“公路”上的各种资料了。
我小心谨慎地键入赵教授给的网址,选择了“搜索”栏,电脑告诉我要输入关键词。我马上把已准备好的“治疗癌症的草药”英文(Anticancer Medicinal Hrebs)键入,也就是几十秒的时间,一下子竟出现了数千条相关信息。有美国的,有加拿大的,有巴西的,甚至连南非的也有。我如获至宝的仔细浏览,并不断地把资料下载到我的文件包中。
突然,我惊呆了。在美国的一份资料中,我发现好象是我的英文名也在其中。这怎么可能?难道是哪位美国学者也叫 Chang MinYi?我不由自主地点了这个名字,有关他的介绍和他的研究成果都出现了,而且提示到:此人在宁波,他在美国出版了有35万字的英文著作《抗癌本草》,介绍了236种传统的抗癌中草药,受到了欧美同行的高度重视。
没错,这就是我。我在英特网上发现了我自己!
第二天,我就把因特网上有关我的内容传真给了赵教授。不几天,他就来了电话,在向我表示祝贺的同时,却问我愿意不愿意打官司?我好生奇怪,忙问怎么回事。他认真地告诉我,因为给你上网的单位,在没有征得你同意的情况下,把你的成果上了网,是一种严重的侵犯版权行为,你可以通过国家版权局进行起诉。
我的天!我还要为因特网上的版权打一场越洋官司!
因特网带来了惊喜,也带来了烦恼和纠纷。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兮”。后来一想,我的资料能够被国外在网上采用,也是一种成果共享的方式。古人说:“有容乃大”,高兴才是,打什么官司呢!
20年后的今天,你只要打开互联网,数不尽的信息会铺天盖地而来。但那时我初上因特网带来的惊讶,至今依然不能忘记!
(此文作于2008-02-04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