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故事治疗
一位母亲曾把颇有几分神童禀赋的9岁儿子带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面前,问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数学。爱因斯坦回答说:“试着给他讲些故事。”这位母亲坚持问关于数学的问题。爱因斯坦说:“如果想让他聪明,就给他讲故事;如果想让他有智慧,就讲更多的故事。”
如果孩子有磨蹭、撒谎、攻击性强、不愿分享、不爱收拾等挑战性行为;
如果孩子遇到父母离异、亲人去世、面对新环境等挑战性情况;
如果孩子的行为令我们担忧、焦虑、恼火。
现代的孩子,由于家庭的集体性焦虑和情感的浮躁冲突,信仰缺乏以及儿童心理学知识的匮乏,导致我们“孜孜不倦”地影响孩子,离婚、将孩子送给老人抚养、无暇顾及孩子、婚外情、留守儿童等,使其过早接受了我们的负面情绪、成人世界的挑战,甚至经常有意无意的控制孩子的精神世界。而0-15岁之间的青少年儿童,接受了太多的负面创伤信息后,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心智品格发育。
青少年儿童区别于成人,大多数不愿意袒露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内心的困扰,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存在,经常是被父母强拉着去做咨询,以此调和不良习惯和遇到的挑战。所以故事治疗是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不良行为,培育内在正向的品格。
你也许该认真地体会一下,他在发出什么信号?
他需要的是什么?
该如何帮助他?
二、故事治疗的智慧
故事治疗是通往孩子潜意识的通道。
通过故事中的幻想和隐喻可以了解0-15岁青少年儿童内心的冲突、内心挣扎、焦虑、罪恶感及侵略态度,并在回应故事中通过故事人物的互动和说听双方的互动,引导儿童认识世界,丰富其应对方式,宣泄情绪困扰,促进其成长。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特别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处理案主的问题,享誉全球的国际催眠大师艾瑞克森,也用治疗性故事,启发性引导案主的潜意识,使其行为发生巨大变化。
我们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 左脑擅长逻辑、推理;右脑与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连接。和孩子沟通时,我们可以多用用右脑,给孩子创作故事。因为,孩子可以很快吸收故事。我个人的经验 是,两岁半的孩子已经能消化、感受那些故事了。比起逻辑和道理,故事能够直接进入孩子的心灵。家长可以通过故事的隐喻、比喻和借喻,与孩子的心灵进行创造性的对话。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很快奏效,但是,故事会在孩子的心灵播上一颗小种子,以后能够开花、结果。
有一个3岁男孩的妈妈,一直母乳,她想给孩子断奶,时过很多次,都没有成功(妈妈非常瘦,没有生命力),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Susan的工作坊,Susan了解到孩子最喜欢袋熊,故事大概:如果袋熊长大了,袋熊妈妈还把孩子留在她的袋子里,那妈妈就会被累死,小袋熊长大以后,长出爪子,他要离开妈妈自己去工作。故事中还带入了袋熊爸爸,因为这个妈妈希望爸爸也多些时间跟孩子在一起,袋熊爸爸带着小袋熊去工作,这个故事帮她断奶了。在这个故事中,袋熊正好做了比较好的呼应,孩子的心灵很满足。
三、如何用故事来讲道理 - 故事为什么有效?
有一个孩子回家就喜欢乱扔鞋,妈妈讲了“鞋”和“子”的母子故事,孩子再也不乱扔鞋了。所以故事犹如通往孩子内心的幽径,故事中的隐喻可以作用于孩子的心灵,绕过父母的说教斥责,让他们的行为发生积极转化和正向改变。
为什么故事可以在孩子的心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试想,如果一个故事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如实呈现孩子的心灵状态,并带着爱和鼓励,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或提供一个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孩子就会接收到故事中的讯息,令人惊喜的改变会由此而发生。
“说故事”在儿童心理调和中有无可比拟的独特效果:在流动的、自由联想的故事中儿童的经验得到利用,被赋予了生活和关系的意义。通过理论和案例介绍如何通过故事中的幻想和隐喻了解儿童内驱力的冲突、内心挣扎、焦虑、罪恶感及侵略态度,并在回应故事中通过故事人物的互动和说听双方的互动,引导儿童认识世界,丰富其应对方式,宣泄情绪困扰,促进其成长。
以“说故事”方式和孩子一起工作,在流动的、自由联想的原始历程与秩序井然、意识与逻辑句法所构成的次级历程的思考与沟通方式中架桥。苏珊的故事是温暖的。这是故事的生命力,就像水能透过裂缝渗入坚不可摧的墙壁。好的故事,能找到直抵灵魂深处的道路,牵引你的思维,游走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让你忘记生命里所有的丧失和欠缺,并以微妙的方式,改变你的心灵结构和感知方式。
很感恩与故事治疗的遇见,每次学习都会有新的感受!今天是第一次故事教练的微课,听后我有这样三点感悟:1、生活中很多时候都可以用隐喻跟孩子交流,可以保护孩子天生的想象力,哪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故事!因为跟孩子的交流很多时候都是随机应变的!2、故事的情节和紧张可以调节故事的张力,就像射箭一样,张力强的可以瞬间射到靶心,击中问题核心部位!3、跟孩子讲一个个好的故事就是在他们的心中种上一颗颗好的种子!静等花开!
今天微课中的一段话:
哈佛招生:我们要招有趣的人;德国人占诺贝尔奖得主的一半。在其中,教育的方向不是在学前学习知识,而是在学前倡导快乐成长。然而中国的孩子,幼儿园前在学习小学的知识,中国孩子牺牲的是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可以培养出高分孩子,单却培养不出世界级人才。伟大的作品来自于人的内在能量。利用故事进入孩子潜意识,促进孩子内在的积极能量流动,给孩子创造积极的梦想和画面感。
引用一位同学的感悟:
教育孩子就像跑马拉松,早教培训等可能让孩子起步快。故事带给孩子的精气神相当于內力。能跑到终点的往往是有耐力的,不是起步快的。
感恩一切遇见,静等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