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神奇的。她的感染力无以伦比。只有区区7个音符,就演化出如此无穷无尽的艺术意境,令人如痴如醉。不论是声乐、器乐,不论何种乐器(包括打击乐器),表现力各不相同,但都同样扣人心弦。
本文想试谈一点音乐的感染力问题。
(一)
首先是作曲。作曲家创造出具有感染力的乐曲,当然要靠深厚的音乐专业手段;而这些手段的运用对象则是生活素材的丰富积累。然而,单这两项还不足以创作出乐曲。生产出音乐作品的时刻,靠的是创作灵感!乐曲的创作就像由神力牵动的“心泉”,自然流淌或喷发。有时清澈如玉液,有时汹涌如波涛。此时的神力就是创作灵感。
一旦产生创作灵感,乐曲的雏形已经在作者胸中初现。作者的创作冲动被激发起来。接着,作者才从他积累的生活素材“仓库”里调用生活内容;或者,是生活素材里的某些材料触动了作者的灵感,创作欲望油然而生。积淀在作者细胞里的那些与此有关的材料就如同士兵听到集合号一样,迅速涌现,任其调遣。而后作曲家才运用专业手段谱成曲子。
聂耳如果没有感受到日本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华民族抗日斗争的壮烈,不可能创作出如今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陈钢如果不了解化蝶的神话,也不可能创作出《梁祝小提琴协
奏曲》……不同的生活经历可以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而相同相近的生活经历却不可能让不同的人(包括不同的作曲家)创作出相同相近的作品。这就是作曲家之所以是作曲家;这就说明创作灵感在乐曲创作中的决定作用。经常有作曲家在半夜突然醒来,起床谱出优秀作品的例子,那就是因为捕捉到灵感,创作刻不容缓。
创作之所以是创作,应当尊重艺术的独立性原则,其他艺术作品也是如此。无端指点,横加指责,按照非艺术的需要要求作者怎么做怎么做,都是违反艺术规律的。这是精神劳动的特点。
当然,乐曲创作中还有一大类属于遵命创作和量身定制的乐曲。如歌剧、戏曲根据剧本谱曲;作曲家为某歌唱家某特定演出作曲等,其中确实出现了不少优秀作品,如徐沛东的《大地飞歌》、王立平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全部音乐等等。纵使是遵命创作和量身定制,作者仍然需要有一段时间的生活体验,以及从生活体验中捕捉、寻找或“等待”灵感。否则出不了好作品。因而这类创作同样不能否认乐曲创作的独立性,不能否认灵感诱发创作的规律。也就是说,作曲家首先受感染,然后创作出乐曲才能感染别人。
目前,乐坛上大量粗制滥造,拼凑音符,倒尽听众胃口的歌曲实在也很多。这种歌曲听众一听就关电视,耐心听完的,一听就忘,再听还忘,谈何感染力与生命力?有强烈感染力的乐曲必然是生命力很强的乐曲,长唱不衰,常听不厌。其中特别优秀的乐曲甚至跨越时代,永远不朽。
(二)
再谈演唱演奏者。
其他艺术作品创作出来后,就直接由欣赏者阅读、观赏。音乐则不同。音乐的主题思想、创作意图、感情表现要传达给听众,把纸上的无声作品演绎成能感染别人的具体艺术形象(声音),必须靠演唱演奏者。演唱(奏)者是作曲家与听众的媒介。
为此,演唱(奏)者首先必须做到:1、充分接受并深刻理解乐曲。2、自身经过足够的专业训练。3、运用能准确诠释乐曲的最有效的表演样式。
因此,演唱(奏)过程事实上是对乐曲的再创作过程。既是创作,就与作曲家一样,要遵循艺术的独立性原则。有差异的只是还要借助形体表演和乐器的选用。
既然是再创作,演唱(奏)者就不仅可以,而且必须对乐曲作一定的处理,诸如声部的编配,伴奏配器,快慢,强弱,反复,装饰音等等,甚至修改个别音符,以表演者的独立见解去增强感染力。这并不能认为是“错”,或是对作品的别解,或是对原作的不尊重。而应该认为是对作品艺术完整性和表演效果的提升!至于实际效果如何,当然取决于表演者的水准,当然要接受听众的评判。
(三)
最后谈谈欣赏者。
作为欣赏者的乐曲听众,因为生活经历、见识、文化素养、对音
乐的兴趣和熟悉程度的不同,对乐曲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当欣赏者听到乐曲时,必然会触动自身的经历,引起一定的联想。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明朗还是模糊,必然会去理解乐曲传达给我们的思想感情,精神上受到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理性地接受某种理念,而是对乐曲所表现的艺术形象的一种感性认知。因此我们常说音乐有陶冶性情的功能。笔者认为,听众对于乐曲,又是一道再创作过程。所以,表演者对待听众,切不可以掉以轻心。
其他艺术作品在供人阅读和观赏时,艺术形象通过眼球进入读者的大脑。而音乐则是在供人欣赏时,艺术形象通过听众的耳朵,穿透听众的肌肤,震撼听众的灵魂!
此处所述,应当是专指表演的音乐。实际生活中,更多的非表演音乐,如常人的哼唱、吹拉弹奏,虽是自娱自乐,但是在乐曲演绎过程中,自己也同样受到艺术形象不同程度的感染。这时,自己既是演唱(奏)者又是听众。这是自我陶冶、欣赏和感知。因为此时音乐的感染力已经在感化他。
总之,作曲家、演唱(奏)者、听众,是乐曲从创作、表演到欣赏这三个环节的参与者。他们每一位都不例外地进行着独立的精神劳动。这就要求遵守规律,接受一位高尚的、德高望重的、永远不老的精神领袖的指挥。这位精神领袖就是“感染力”。感染力有时会增强到“震撼力”、“穿透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