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怀亮
首先声明,我不是诗人,但我读过诗,而且读过很多诗。就好像一个人虽然不是厨师,但他一定吃过很多饭菜。某一道菜,比如炒白菜,让家庭主妇和顶级厨师分别去做,让一百个人蒙着眼睛去吃,我想他门绝对不会说吃的是烩白菜,更不会说成炒芹菜或者炒豆腐。他们只能说其中的一个味道好,另一个味道不太好。因为炒菜的品种样式就限制了厨师,再高明的厨师也无法将白菜炒出芹菜豆腐的味道来。炒白菜只有味道的好坏而没有本质的不同。写诗大约也是如此,诗有诗的做法,诗有诗的格式,原料都是文字,做法不同,出来的样式肯定不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之所以样式不同大约也是这个道理。
当今诗坛万象丛生,流派众多,到底什么是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看来,只要分行写,网络语言就只要回车就是诗。这也罢了,暂且就看做是诗吧。可更大的问题是,有好多诗大多数人甚至是语文水平不低的人都看不懂。
看不懂?诗人发话了:第一,看不懂就对了,看懂了就不叫诗了,至少是很差劲的诗。第二,诗是不能解释的,能解释的就不叫诗了。古人不就说过: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么?诗是让人体会的,是直达内心的,不可言!不可言啊!这样一来,所有读诗的人对诗的评价只能是两个字:好诗!坏诗。至于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是不能解释的,一解释就不是诗了。这样一来,诗人们就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将所有对他们的诗说三道四的人们的嘴给封死了。你问我这诗是啥意思?你懂诗吗?告诉你,诗是不能解释的啊!多么高明的一招啊!问题是,这样一来,当今那么多有关诗的评论不就都是废话了吗?评什么评啊?诗是不能评的啊!诗人们怎么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那么,诗,果真是不能解释的么?果真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么?我们不管诗的定义是什么,也不管有多少种定义,但有一条我想是肯定的:诗是文学艺术。这大概诗人们也不会反对吧?那么,文学从产生的那天起,是不是就只是表达而不管接受?即使是甲骨文,古人写画出来不也是让看的人明白他要表达什么吗?如果文字不能解释,或者说各人有各人的理解,那文化该怎么传承啊?文字既然可以解释,用文字写成的诗就不能解释?文字有其意思,哪怕是多义字,总归是能解释的,用有意义的文字组成诗,反而让人看不懂,难道是文字本身有问题吗?
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近现代的徐志摩、闻一多、郁达夫、戴望舒、臧克家、郭沫若、郭小川、李瑛、一直到舒婷、海子、顾城、昌耀以及许多名气不大的诗人们的诗。就我的水平而言,古代的诗借助字典词典和文学家们的注释我还是能读懂的。现当代的诗就基本不用字典和注释也能读懂。而且我相信,我对这些诗的理解和大多数读者的理解不会有太大的差距。也就是说,大多数读者对同一首诗的理解是一致的或者说是相近的。我是否可以这样说:一首唐诗,抑或是《诗经》、《楚辞》里的某一首,甚至是某一句,对其解释大约不会超过三五种,会不会有一百个读者做出一百种解释?我是不相信的。如果那样的话,中国的文学课实在是无法学习了,那么多的中学、大学该用哪种教材?该听哪位教师啊?
说到这里,诗人们又说:你不懂?可是有人懂啊!可能其中就有一位读者说:我懂。好诗啊!但你千万别问他:怎么个好法啊?问了也白问。
可是,可是,古人那么多的诗论、诗说,难道都是废话?从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再到习近平两次关于文艺工作的讲话,都在说文学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都在讲文学艺术对于社会国家的重要性,都在讲要写出精品经典,该如何理解呢?难道精品经典不包括诗吗?肯定不是的,那么,衡量评价一首诗是不是精品经典,该怎么去衡量评价呢?总得解释分析评论吧?总不能说:嗯,我懂,好诗啊!好诗!
诗人,你怎么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