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懂诗歌中的虚词 ——从《九日齐山登高》说起

读懂诗歌中的虚词 ——从《九日齐山登高》说起

作者: 娟_d7f7 | 来源:发表于2018-07-13 21:26 被阅读0次

          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从意象出发,还原画面,理解意境,进而理解诗人在此境下的的情感。而意象都是名词,属于实词。意象的叠加可以描绘出很多优美的画面,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诗歌中的虚词因为没有实际意义,常常在教学中被忽略。

          今天听了王老师所讲的“虚词应当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要点”的内容,深受启发,现试以《九日齐山登高》为例,分析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重要作用。

         《九日齐山登高》是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律。全诗内容如下: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这首诗歌难点在于情感的理解。前人的评价是“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从全诗来看,首联介绍重阳日和友人一起登高喝酒,颔联借写此刻菊花插满头的放诞行为来写平时抑郁之深。尾联是自我安慰之语。难点在于颈联。颈联初读来是自我劝慰的旷达之意,何来抑郁之说?颈联中有两组虚词“但将”和“不用”。颈联的意思是:只需要喝得酩酊大醉来度过这个佳节,不要因为登上高处看到夕阳而难过。“但将”句,预设义是重阳佳节有很多庆祝的方式,我们只选择喝酒,而且是喝得大醉。一醉方休的原因有快乐,也有极度的悲伤。结合颔联“尘世难逢开口笑”可以看出喝到大醉是因为愁苦太深。“不用”句预设义是我们登高看到太阳下山,想到自己年华流逝,依然一事无成,不禁为自己感到悲伤。“不用”是对自己的劝慰。由此可见,旷达是其表象,骨子里更深的是痛苦和悲伤,是抑郁。可见,古人的评价“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是很准确的。

         2018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问“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一句中“闲”的表现。解读时抓住“特”和“多”即可。“特”字写出了时间充裕,因而绕道送客,“多”写出了次数的频繁,可见“闲”。

          综合以上两例,诗歌中的虚词同样可以表情达意,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理解虚词中所隐含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读懂诗歌中的虚词 ——从《九日齐山登高》说起

    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从意象出发,还原画面,理解意境,进而理解诗人在此境下的的情感。而意象都是名词,属于...

  • 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 读诗:懂得·审美3

    如何鉴赏古代诗歌?读懂,是关键的第一步。如何才能读懂?从题目、作者和注释入手,从诗歌文本入手。如何读懂古代诗歌文本...

  •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

  • 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

  • 中国诗歌集EAPⅡ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

  • 要完全读懂文言文,第一步先记住18个虚词在所有语境中的含义

    要完全读懂文言文,第一步先记住18个虚词在所有语境中的含义 杨思琴 清华大学在读博士 这一章我们先来讲讲虚词。 虚...

  • 步韵《九日齐山登高》

    上周诗词赏析,适逢九月九日重阳节,选择了两首诗,分别是老杜的《登高》和小杜的《九日齐山登高》,习牛提议步韵《九日齐...

  • 【收藏】·《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作者为唐朝诗人、文学家杜牧。其古诗全文如下: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

  • 飞 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懂诗歌中的虚词 ——从《九日齐山登高》说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gs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