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21-02-17 08:34 被阅读0次

思君恩

唐代:令狐楚  

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作品。此诗短短二十字,展示了一个深帷中寂寞的宫人的内心世界:她整日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她听不到枝头莺歌,只看见蝴蝶纷飞,这里用一个“歇”字,暗示出春光无情,即将远逝,又以一“多”字不露声色地写出了草长蝶多,小苑寂寞的景象。句中的长门泛指冷宫,诗人以逝去的莺声写冷宫凄寂,复以翻飞的蝶舞来加以反衬,但凄寂也罢,嬉闹也罢,对这位不幸的宫妃来说,都是弃人眼中泪。下一句再着一“又”字,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这被贬谪、被遗忘的美人,是怎样年复一年地迎春送春惜春伤春?“眼看春又去,翠辇不经过”,写出了流年无情,美人对此景不禁顿生迟暮之感。结句包含了她无限热切的希望与痛苦的失望。    

虽然对于怨妇,史上多有微词,但妇女们温柔婉约的风姿,在任何时候都是使人怜惜的。花朵招蜂引蝶,本是常理,可像花儿一样美丽的妃嫔们被贬入冷宫,降临在她们头上的是长年失去丈夫的日子。空有花容月貌,但没人欣赏。原本凭借容貌受到宠爱的妃子尤其凄凉吧,看到蝴蝶飞舞在花丛中,心底自然更加苦闷。但那时的宫廷就是一个大笼子,有钥匙的不过是皇帝一人罢了。 

封建社会里娶姬妾的多是有钱的人,或者是有地位的人。妇女嫁入这样的家庭除去丈夫的威严,她们同时还要受正室的压迫。处得好的也许不是没有,但地位的低下却是约定俗成的。就算进入了最富贵的人家——皇帝家,皇后之外的妃子也要忍受这种折磨。因此宫中妇女间的争斗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结果惨烈的不计其数。长门宫这种专门关押皇帝弃妇的所在,里面住的便是“思君恩”的失宠妃嫔,甚至风光一时的废后。关于长门,这里用的是典故。相传,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被贬长门宫居住,于是之后就用以代指失宠宫妃居住的内宫。  

这首诗的内容与诗题相反相成。以希望反衬失望,更深一层地宕开了意境。作者运用委婉的笔法,写得愁肠百结,小溪九曲。但对君王却是怨而不怒,完全是一种温柔冲和的风格。  

令狐楚的诗风讲究“明丽宛畅,中节合律”,“充分体现了中唐雅正诗派的审美追求和主导风格”(《千家诗》对令狐楚的评价)。这首诗,就充分体现了令狐楚诗的这种风格。

相关文章

  •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思君恩 唐代:令狐楚 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作品。此诗短短二十字...

  • 静看•千家诗之十

    思君恩 令狐楚 (唐) 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令狐楚(766-837年),字壳士,自...

  • 剑尘 (24)

    第二十四回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上一回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乱尘痛的不能自已,仍是紧咬牙关,直要...

  • 剑尘(25)

    第二十五回 同是有情人,老来不相认 上一回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岂知那高矮二者面上虽不做声色,但却也...

  • 春又去

    倏忽枝上花已空, 回听此曲情难堪。 心底何为痛意涌, 静立树下不知终。

  • 春来春又去

    文/枕的是月 01 1937年,中国乱成了一锅粥。 楚可清不记得那时的自己是怎么从北平逃到了南京。如果生命终究是一...

  • 春来春又去

    《春来春又去》庭院深深虚掩扉,满园只见几朵梅;琼枝玉树银世界,依旧绵绵梨花飞。人迹依稀分东西,雪花自在随意堆;闲情...

  • 春来春又去

    春来发几枝想念的绯红色的一树桃花, 妍眏着半脸如满月的灿烂的青春的笑容, 微风轻轻松松的跨过草色来到耳朵, 鸟语像...

  • 春来春又去

    梦回今生桃与李,满地落花来相惜。桃李花开三月朝,你我笑面映相照。 三月桃花始开场,与君共赏桃园林。彼此相约两相畅,...

  • 五言 读《鞓红》有感

    青荷翠蔓间,月枕小浪山。 心辇随波荡,深情似水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hi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