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将兄-
今天在一则关于新冠防控新闻下看到这样一评论:一直听说消杀新冠病毒,说明早就有杀灭新冠的药,为什么疫苗还研究了那么久?
本来觉得没什么可回应的。可看ta问得那么虔诚,ta是认真的。再简单的道理,对方也可能不懂,我若不点破,就等于见死不救。
就像有人听说过摸老虎会被咬死,所以告诫自己一定不能摸老虎。结果有一天他碰到了老虎,还是上前去摸,因为他不知道那是老虎。
消杀主要是针对物品、环境,用的什么药咱不知道,但药劲一定很猛,病毒它确实受不了,人也受不了啊。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防蚊、驱蚊的时候在身上喷花露水,而不是喷杀虫剂。
包括一些餐饮界的违法行为,吃鱼翅、熊掌。
许多人都喜欢吃。但这些东西都是有专人(不法分子)取来、弄好,放到碗里、盘里,而不是让你自己去跟鲨鱼和狗熊要。
-好尴尬呀-
微信上收到一个文件,大约十几兆大小。无法瞬间查看,下载需要几秒的时间。
我点开文件,看着代表下载进度的圆圈逐渐趋向完整。
下载到四分之三的时候,圆圈剩一个缺口不动了,紧接着变成了写着“继续下载”的按钮。
我点击按钮,并不管用。
返回聊天界面,发现原来是对方撤回了文件。
这种情况不常见,却也没必要稀罕。毕竟这既没有修成美满的正果,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我只是觉得有点尴尬而已。
因为我瞬间想到这样一个画面:
新郎单膝下跪,向新娘求婚,说了一堆海誓山盟,等待新娘的答复。
新娘幸福而又羞涩,她微笑着、红着脸,低着头、闭着眼,说出那句“我愿……”。
还没说完,发现新郎不见了。
他放弃了!
弃了!
了!
-有点-
b站最近流行吐槽《上阳赋》,up主们纷纷把女主15岁时的片段po上去。
并找来了《我就是演员》中章子怡点评金莎团队的镜头做对比,效果不请自来。
怎么说呢?这里面唯一证明女主15岁的线索就是剧情明确告诉我们女主15岁了。这很重要,不然我们真不知道。
此处画重点,需要我们背诵。
这些视频代入感很强。看着别人打脸,我自己的脸都有痛感。一度尴尬地想要道歉,想找地缝钻。
后来我在旁边放着汪峰老师的《一起摇摆》,才保佑我看完。
许多up主表示:这剧情有点尬!
我表示:你们对“有点”有点误解,我也是。
-中国话-
都说汉语博大精深,一点都不假。网上举的例子不少,我自己也发现两个,贡献出来。
汉语中有一些气场极其强大的字词,它自身就已注定词语的意义走向,无论与它组词的字词是什么,都无法改变,哪怕与它组词的是完全相反的两个字词。
在这里,我们称它为关键字。
比如关键字——神。可以组词成“入神”,也可以组词成“出神”。大家可以去小度上查,也可以去传统的词典里查,这两个词语都表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意思。
换个关键字,比如“入门”和“出门”,“入戏”和“出戏”,便没有这样的待遇。它们的分别代表了相反的意思,词意走向是由“出”和“入”决定的。
根本原因,是因为关键字“门”和“戏”气场不够强大。
再举个例子:体育竞赛中,“中国队大胜美国队”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两句话的意思都是中国队赢了,赢得很光彩,美国队输了,输得很丢人。
这里面那个气场强大的关键字是谁呢?没错,(我就当)你猜对了,就是“中国”。
也有特例。
当体育竞赛为足球时,这种“两词一用”的情况便不会发生了。我们就会看到唯一的叙述——“中国队惜败**队”。
之所以用**表示,是因为谁都可以。
惜败这个词很有意思,表示输了,很可惜;原本可以不输;差点赢了。
这是词语本身的意思。
但放在实际情况,基本没有悬念。托这个运动项目的福,我们连侥幸心理都戒了。所以,后两层意思基本不存在。
至于第一层意思,开始我们是可惜来着。后来输多了,也就习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