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生相克的关系——锐化与降噪
现代数码相机高感光度拍摄功能已经越做越好,高感光度拍摄时的噪点控制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很多方面已经控制得非常的理想了。但如果想得到一个一个高品质的图片,放大打印时仍然需要进一步降低噪点,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最高品质的画质。
锐化与降噪的工作,应该在操作调整完成再后进行,作为图像调整的最后一步工作,因为这两项操作基本上已经不会对色调与亮度产生影响,可以放在编辑工作的最后阶段。
锐化与降噪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操作上应该同时调整这两项。这对矛盾体的对应关系是:加强锐化则噪点增加,去除噪点则锐化变弱。
这就是在ACR中,将锐化与降噪放在一个共同的“细节面板”中的原因。
细节面板
细节面板ACR中的细节面板,包含了“照片锐化”功能和“减少杂色”两个调节项目。
细节面板中的“锐化”功能是一种多通道的锐化工作流程。同时还有被称为“创意锐化”的针对独立通道的锐化,即锐化一些区域的同时模糊另外一些区域的功能,可以使锐化的效果更精细。这一功能通常被局部地应用在ACR中的渐变滤镜或调整画笔里。
最后一个锐化通道是“输出锐化”,这一步骤是在图像被最终确定尺寸和分辨率的时候才应用的,锐化效果是针对最终输出使用的打印机类型、相纸或是其他媒介的设备。这一环节是在输出照片之前应用。
锐化参数控制滑块Camera Raw细节面板里的照片锐化功能,融入到了一个4个参数系列的锐化调节功能滑块控制里。照片锐化功能不是针对由于拍摄时相机震动,导致的照片模糊情况而设计的,也不是针对拍摄动态对象产生的移动影像模糊情况而设计的,更不是为了其他类型的锐化特效而设计的。上述这些情况可以在Photoshop中用创意锐化滤镜来处理。
细节面板的使用关键是要遵循谨慎的原则,事实上设置细节面板,应该尽量保持照片原本的真实性,而不是过度锐化。也不是对噪点的过度模糊化。
下面我们对这些滑块的功能及操作方法,做个详尽的介绍:
关于锐化
照片锐化的最终控制效果,一定是靠人的肉眼去进行判断的,没有任何的固定数值可以言,我们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双击放大工具 1:1比例显示对锐化效果进行评估的时候,始终要在ACR中按照100%原大小进行显示。只有按照1:1显示,照片上的每个像素点才会和显示器上的每个像素点相对应。在其他的显示比例模式下,像素的抖动会带来显示器上的照片预览精度的下降。
锐化会使连续影调变成断裂的数码像素,产生损失,在锐化的同时,必须要注意修复这些损失。为了防止拍摄时产生摩尔斯纹或伪影,现代大部分的数码相机都配有低通道镜,这是造成图片成像偏软的原因。所以RAW格式的图片,默认了一个数量的导入锐化来修正这种偏软。
数 量
数量滑块锐化力度的参数,是通过数量滑块控制的。对于非RAW格式的图片,数量默认参数为0,意味着完全没有加载任何的锐化程序。
很多白痴在做锐化的时候,经常会把数量设置为最大数值150,如果没有调节其他的锐化参数,这张照片肯定会因为过度锐化直接挂掉了。数量滑块
如果,把数量值设置到150,同时调节其他的几项参数参与锐化作用,那么就会影响到锐化数量的范围和效果。
半 径
半径指的是照片中参与锐化的对象的“边缘”提升锐度的像素数量,锐化的算法是由半径所定义的。半径的控制范围最小是0.5个像素,最大值是3个像素。
通行的法则是,有着明显边界反差的照片,需要较低的锐化半径;边缘比较柔和的照片,则需要较大的锐化半径。半径滑块
我的做法通常是保持1的半径,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降到0.8,0.9;或提升为1.1,1.2,1.3,最大数值我不会超过1.5。低于0.7的半径,我真的觉得意义不大。
细 节
细节面板里面包括了三个带“细节”的控制滑块,锐化面板里包括一个细节滑块,老版本减少杂色项目里面包括了两个细节滑块。这简直是要把人搞晕的节奏,我真的很怀疑Adobe公司的软件开发工程师是不是找不出更好的词汇了。好在新版本的减少杂色项目里面,变为了“明亮度细节”和“颜色细节”,终于让人松了一口气。细节滑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