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为基础,有着明确的建立步骤。
慈悲心首先是对自己,缺少对自己的慈悲,很难真正的对他人慈悲。慈悲喜舍都是从内心的温柔中生起的。
不往内关照,无法真正消除迷惑,而不心怀温柔,修行便只剩受苦。
如实的观察自己,我会看到自己的急躁/自私/不专注/狭隘/混乱/自以为是/表现求认可/贪婪/妒嫉/心直口快/心无城府。
我的积极特质:有目标,坚持,乐观,积极向上,心细,爱生活,爱学习,爱自己,爱家人,有承担力。
尊重自己的看见,不否认自己的缺点和过失,也不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失去内心的庄严。
每个人都是完整的,都是人本俱足的,优点与不足兼俱,关键是我们觉察自己的内心,向内看,通过不断的修行,让自己更圆满,升起四无量心,获得成长幸福的美好体验。
“贪嗔痴慢疑”被称为五毒,五毒的存在,让我们的本心被遮蔽,就无法做到明心见性。
慈心:我们从自己开始,愿自己快乐,然后怀着快乐的心情逐渐将友善扩展到我们爱的人以及周围的人,也包括我们憎恶的人及众生。--慈心的训练针对我们的傲慢,嗔恨,疑心。
对自己友善并不是放纵自己,因为放纵只会让我们越来越不尊重自己,而不能让我们内心安乐。友善意味着以温和的方式了解自己,带着幽默感去观察自己的冷漠、自私、无知、傲慢、僵硬……,这些虽然顽固,说到底不过是自心玩的可笑把戏。
我们发现,对于亲近的人反而更难以无条件的爱,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闹别扭。因为关系近的人之间往往有太多的执著。
我们心里会有许多的期望和要求,要求对方符合我们的心意,不然便会失落、痛苦。这种带着欲求的好让彼此受到伤害,对于亲近的人,我们并不缺爱,而是缺少宽容和放松。
人心是相通的,如果我们护持着内心的善愿,其他人必定能感受到它的温暖。其实,内心越来越宽阔,坚强,温柔,这便是我们能得到的最好回报,也是我们快乐的源泉。
一切痛苦都来于自己的执著,如果有人让我们痛苦,首先应该检视的是自己。换个角度讲,可恶之人是我们的老师,他毫不留情的指出我们执著在哪里?没有他们,我们在仁爱的道路上真的无法一次又一次的超越自己。
悲心:痛苦让我们放下骄傲,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人们往往因为感觉自己的脆弱而变得充满攻击性,试图以生硬和残忍来保护自己。悲心的训练却是反其道而行,因悲悯自己而悲悯他人。
有悲心自然会远离嗔恨心。慈悲心的训练让我们的气度更加开阔,平和之中带着喜乐。
喜乐:针对自己是感恩,针对他人是随喜。
不知感念自己福报的人,大概很难理解那种无所希求的欢喜。
为别人的成功、健康、善举、快乐等而高兴就是随喜。随喜的训练针对的是我们的嫉妒心。
嫉妒表面是对别人不满,实际上反映的是对自己的不满。我们在哪些方面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就会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对别人的嫉妒。从这个角度说,嫉妒心像是探照灯,能够照见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不满和执著。如果我们能训练自己逐渐放松这些不满和执著,就能慢慢减弱嫉妒心,尝试去随喜别人的功德。
舍心:四无量心的训练一般都是从舍心开始,舍心是慈悲心的基础和起点。
舍心的训练针对的是贪心。
所谓无量,是指发心的对象范围广大,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发心的功能不可计量。四无量心都强调众生平等。四无量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涵盖,融会贯通的。
四无量心的修炼可以让我们的幸福感提升。
节选 《次第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