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岩磊
三国时期,魏王曹丕迫害弟弟曹植,成就了一首千古绝唱《七步诗》,而辽国也出现过手足相残的悲催事例。辽太子耶律倍先是遭叔父陷害差点儿丟了性命,后来又被弟弟耶律德光夺去了王位继承权,并过起囚徒生活。公元927年,耶律倍逃出牢笼,可身中毒箭,奄奄一息的他躲进锦州西北部的老母山,幸得一位手持杨柳净瓶的老婆婆搭救,才幸免于难,从此隐居山中。
3年后,耶律倍离开老母山时,有感而发赋诗一首:“两度遭劫两度春,滴滴碧血染乾坤,乘舟漂海紫竹去,今生不再回红尘。”后来耶律倍的母亲得知了他的下落,认为是观世音救了儿子的性命,便将老母山更名为“北普陀山”,并在山里兴建寺庙供奉观音菩萨,后经历朝历代的增修,这里逐渐演变为“关外第一佛山”。
北普陀山中寺院林立,尤以“北普陀禅寺”的名气最大,里面有众多稀世珍宝。滴水观音像即是其中之一,它高25米,重达百吨,通体由白玉雕琢而成,被誉为“辽西第一大佛”。八百罗汉群像规模宏大,个个如真人大小,它们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有“天下第一五百罗汉坡”之称。寺内还珍藏着罕见的文献《乾隆大藏经》,以及佛家重器佛祖真身舍利子。
北普陀山中最值得仔细盘味的地方是“观音圣境”,其为我国最大的观音文化展厅,里面详细展示了观音菩萨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大量功业。虽然这些故事全是佛家传言,但都绘声绘色生动形象,令人大开眼界确信无疑。游览过后,人们对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会有更深的了解,而其核心可归结为“善”,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仁者爱人”殊途同归,这或许正是观音菩萨倍受世人崇敬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尽管耶律倍屡遭谋害,不想再惹红尘,可其终究是凡胎,还渴望着在仕途上一展宏图,便没有真正遁入空门,他于930年走出北普陀山投奔了后唐,6年后客死他乡。或许是耶律倍深得观音的眷顾,在耶律德光死后,耶律倍的儿子重新夺回皇位,并追谥自己的父亲为“让国皇帝”。耶律倍生前没有享受顺理成章的荣耀,可身后得以补偿,他比曹植要幸运得多。
尽管观音菩萨广结善缘普度众生,但其无法消弭人类贪欲的心魔,权与利之争仍会演变出无数人间悲剧。人们心心念念所祈求的美好愿望正是世间稀缺的德行,佛堂中袅袅升腾的烟云,不会弥合贪婪割裂出的疤痕,但在虔诚的跪拜间,善男信女心中会闪现出一片澄澈的晴空,营造出片刻的安详之气,足以令人对大同世界多了一丝希冀,也会让端坐在上方的菩萨平添些许慰藉吧。
2022.5.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