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开头就在讲,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而我持有相反的看法,我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如果说,一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是善良的,为什么后来要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呢?仔细想想,古人说的话也并非都对啊。就好比我们形容一个人善良,君子如水,上善若水!可是98年南方发生水灾的时候,人们又说水火无情。所以,这世间万物皆哪有那么绝对啊,甚至可以说都有阴阳两面。
为什么说,人之初,性本恶呢?
读者朋友们,你我现在皆是大人,受过很多年关于做人的教育。从小父母老师甚至身边的大人都教导我们,不要骂人,不要打架,见到长辈要打招呼,见到老师要鞠躬问好;再长大一点开始教育我们要学会忍耐,遇到没有教养的人,我们要敬而远之,遇到不开心的人,我们要给与关心和慰问;进入社会之后,我们会发现啊,小时候大人教导我们所谓懂礼貌,而懂礼貌不就是一个人的人品最好的写照么?然后我们也从书籍著作或媒体网站上了解了一个词,叫“情商”。小镜一直认为,情商高的人,人品能差到哪里去呢?多数情况下,情商不就等于人品么?
还记得小的时候,班里总有一个老实巴交的孩子,一直被欺负吗?可能我们小时候很善良,为那个受气的孩子打抱不平,但是后来也加入到欺负那个老实孩子的行列中,这又是为什么呢?这里面包含着太多太多人性的阴暗。
首先,是侧蚀效应,别人都不看好那个老实的孩子,而我们偏偏像个救世英雄那样去守护那个人,那么身边的人必然会远离我们。换个例子说,整个宿舍的人都在那里打游戏,唯独你每天去图书馆,晚上记单词,那么你和室友之间的关系也很难融洽起来。
其次就是从众心理了,人潜意识会指导自己去寻找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哪怕明知道这件事不好,但是大家都在做。不合群(被身边人疏远)的感觉太过难受,会不自然地去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
年幼的人哪有什么做事底线约束着自己,如果知道自己什么事情打死也不能做,什么话无论如何也不会说,也不会被“侧蚀效应”和“从众心理”所控制。
现在,如果有人让我们去欺负一个老实,没心机,然后看谁都笑嘻嘻的人,你会去做吗?我相信我们无论如何都下不去手,因为我们早已懂得了什么是耻辱。
后来,我们慢慢长大了,也不去坐那辆竹童车。我变成了那个像牛敢一样,光着屁股推竹童车的人,车里的小孩是比我小两岁的邻居。
牛敢的母亲依旧和以往一样,要么搬个小凳子坐在家门口,要么倚在大树下看着我们这七八个孩子跑来跑去,脸上洋溢着藏都藏不住的笑容。这样一个人,谁忍心去欺负呢?
我,是我。
我们七八个小孩子每次见到牛敢的母亲,都会在地上画个圈,然后在圈里吐口水,最后用脚踩一下圈。然后牛敢的母亲非常生气,甚至浑身发抖,嘴里呜呜着不知道在说什么。可是在我们小孩子眼中,牛敢母亲的表现就像一个小丑,逗得我们哈哈大笑,然后作鸟兽散。
所以当时的我并不感到奇怪,更多的是感觉很有趣,因为在我眼里牛敢的母亲真的成了一个小丑。我开始模仿那个孩子画圈儿,吐口水,踩一下这个动作。现在再说什么人之初心本善,心真的会痛!
我几乎每次遇到牛敢的母亲,都会做这个动作,刚开始她会追我,四五岁的我毕竟跑得慢,经常被她抓住,她也只笑着轻轻地捏捏我的脸。
后来被我家人看到了,被揪着耳朵打了屁股,我委屈的哇哇大哭,也明白了画圆圈,在圆圈里吐口水表示水井,双脚跳起来踩一下表示跳井,这是有多恶毒!
因为是聋哑人,我无法得知她被人以这样恶毒的方式欺辱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可能在她眼里,毕竟是小孩子不懂事,所以,她依旧每天看到孩子们都笑嘻嘻的,是不是很像《城南旧事》里的秀珍呢?
牛敢的母亲小时候没读过书,但是肯定懂得用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教导我们:做人要懂礼貌,不读书也要读人啊。
人之初,性本善。现在,再去读三字经,你会怎么想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