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王开东老师的文章《老师为什么喜欢公开学生分数》,受到很大的触动,作为班主任,公布每次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给一些学生造成了很深的伤害。刚好这两天高三进行月考,遂决定不在班里公布这次月考成绩,只以单独谈话的方式告知每个人的成绩。这种做法也许改变不了什么,到只要开始了并坚持着,终究会有作用的。摘录文章中的段落,时时提醒自己。
“这些年,我尽可能不公布学生的成绩,也不排名次。这个背后是有原因的。
道德习俗中有一条,叫做不公开。不公开的目的是保护隐私权。隐私权的核心就在“私”。分数是属于学生私人的,学生可以选择公开,也可以选择不公开。学生有处置自己成绩的权利。
我们不妨深入想一想,学校和老师为何想公开学生的成绩呢?
无非是让学生产生紧张和焦虑,让他们互相比较和竞争。你不能说这完全就错了。但至少让部分学生感受到不公正。因为分数低,他本身已经受到惩罚了,还要将学生的低分公之于众,这就是羞辱。让他们出丑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示众,就是告诫别人。
但教育不是为了让人出丑,更不是为了惩戒别人,而是为了把心灵点亮,把灵魂唤醒。
西方社会非常注重隐私权,避免别人造成难堪或造成伤害。不打听工资收入,不关心婚嫁情况,不问年龄,包括图书馆不泄露借书资料,这一切都属于个人的隐私。
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性侵犯,因为这样的犯罪分子对周围人群有潜在的危险,所以警方选择公开。其目的不是为了杀一儆百,更不是为了当事人出丑,而是为了保护。
人都是要脸的,学生就更加在乎颜面,所以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隐私,何妨就从不公开他们的成绩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