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吴军的《见识》,自己水平有限,在里面看到了很多精彩的内容,但是现在无法立刻就能完整复述出来,在本书里面,他从各种角度来阐述了见识的重要性,也描述了缺乏见识的人的浅薄和悲哀。
那在从我自身看来,我最清楚的就是谈到了教育和认知,这是我深有体会的,今天我就用身边的事例来说说教育和认知对我们的影响。
谈到教育,我就想起老家那些初中刚刚毕业就出门打工的那些兄弟姐妹,文化不高,并且他们不认可读书,不认可知识这一回事。读完了初中就立刻想着赚钱,在《见识》书中,这就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当然打工的回报是来的更快一些,大家也都喜欢赶着能及时又回馈的东西。但是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他们丢掉的恰好是那些影响长远的东西。
很多人出门打工,就凭着手工干活,并且每天能那多少钱,自己就已经记得清清楚楚,而且容易得到满足,因为自己拿到的比有的人高,自己就已经满足,如果拿得比别人少,那就是因为自己做得轻松,也很满足。
但是他们永远不知道,那些整天上班时间比他们短,并且工资拿得比他们高的人是怎么做的,这就是见识的高低之分。在这方面,虽然学历不是绝对的,但是见识是绝对的。
见识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深度和广度,见识少则生活浅薄。
还有在农村,又很多人,上了大学之后就觉得人生从此平地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但是现在有见识的人已经不停地在努力奋进了,在深圳,已经开通了付费自习室,在里面消费的人,大多数都是公司的白领,还有准备参加考研的学子。
而那些在周末之后就只知道宅在家里的人,也只能浑浑噩噩,遭遇到各种冲击。最后随波逐流,对命运听之任之。
谈到认知,这个没有统一的标准,它只有同意的方式,就是在不断的升级,用一句俗语,那即是“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只能在某一个阶段知道了某一个认知,然后继续努力,继续往上爬,那么认知就跟着上来了。
古人云:“夏虫不可语冰。”在现在看来也是一样的,你不可能转到你认知之外的钱,在吴晓波《大败局》中就谈到了一个案例,在1994年股票风波中,很多人从股票市场发家的人最终的结局都不太好,有人进监狱,有人自杀,有人被追杀,有人在逃亡,在24个人中,就只有一两个保住课自己的财富。所以在认知外的钱,要么不合法,要么就迅速回到原来的地方去。
再谈身边的一个案例,就是我在2019年,进入一家培训公司,由于环境激烈和各种内部问题,业绩一直不理想,于是里面的合伙人就开始思考转型。恰好在公司的旁边就有一家网络直播公司,他们就想着在网上卖课程,不是开社群,而是网络视频直播,线上授课。
当时我就反对,而且我的态度有点强硬,我知道网络直播能挣钱,但是结合当时我们公司的状况,不从内部思考问题,却想着转向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其间面临的挑战和风险,那是不得而知的。
并且我以前也接触过网络直播授课的人,都有专业的团队,从介入到运营,里面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运作技巧。
他们最后也没有听取我的意见,并且对我们这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下一个结论,就是不肯接受新鲜事物,我离开那家公司的时候我都说:“就我们公司的核心价值,进入网络直播,那就只有失败。”果不其然,后来不到三个月,合伙人也全部散了。
在上面的事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有时候的冲动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深思熟虑的去探究事情的本质,只看到事情披着华丽的外表,却不知道里面长满了刺,我们没有一点一点的拔掉刺就一把想要握紧,结果就是自己遭受血淋淋的伤害。
见识是什么,就是让我们对事情的本质多一点了解,然后去做的时候就少一点伤害。
在书中还有很多新奇的观点,对读者都很有帮助,所以推荐给大家吴军的《见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