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趁着天气好去自己常去的那家新华书店看看最近有没有一些新书上新,顺便选购几本新书回来阅读。这一次运气很不错,找到了好几本自己喜欢的书籍,有关于女性成长、孩子成长还有关于商业战略方面的书籍。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些书都给我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刷新了我的认知,里面的分析与案例与我当下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非常高的重合度句句都讲到我的心坎里了。
之前在阅读《共鸣》这本书的时候,记得书中开篇罗振宇写的推荐序中一句话:人们对一本好书的定义,往往未必是这本书能教会读者什么全新的知识,而是它能否验证读者自己内心某些隐约的公式。而这一次选读的这几本书它们无疑都有着这样的特性,在隐约之中与自己内心对于很多问题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刷新了自己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和理解。
晚上在做读书笔记时,审视书中提到的问题我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其实在过去的生活中我也同样遇到,为什么当时的自己并没有这样想,而是将事情往一个完全向左的方向去思考。后来意识到这是自己的认知不足,对于很多方面和领域的知识信息量不够,这让自己在做选择和决策过程中往往很局限且狭隘。
这让我想起了心理学领域中的乔哈里视窗,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认知盲区,如若我们没有刻意的去发觉或去打破这些盲区往往这些盲区会限制我们更好的发展。所谓的认知盲区就是你注意不到的地方,或者说你自以为懂得却又不怎么知道的点。然而我们很多时候并不自知,会自信的认为自己对于问题的解答就是正确的答案。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的知晓自己,接纳自己才能真正的活动一个更好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打破我们自己的认知盲区呢,避免自己陷入盲区而不自知?
过去我每次遇到刷新我认知的信息都在不断的告诫自己要保持一颗空杯心,去虚心接受。不记得是从什么书中学习到的,那是这对于自以为是的自己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心理暗示。学会客观辩证的看待问题,理性的思考别人的观点是否合理,不要带着任何个人情绪去评判和反驳,而是思考为什么对方会这么想,他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
当然做到这样的状态并不容易,这与我们习惯性的思维之间是存在着冲突的。当我们收到别人对我们的观点和意见的反驳时,一般都是情绪战胜理性在做出下一步的行动。在习惯性的反驳过程中其实我们也是拒绝了一次认识自己盲区的机会。虽然改变很难,但是改变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不断的在内心里暗示自己,慢慢的转变自己的惯性思维,学着打开自己。
其次,主动的去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扩大你的交往圈。我经常不断提醒自己的一句话:在一个环境里待太久,你的认知会被环境同化的。反观我们自己所处的生活和职场环境,一旦你融入其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很容易收到最亲近关系的影响尤其是在对一些事物的思考和信息的获取上都会雷同且相近。
主动的去改变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圈,从不同的优秀的人哪里获取新的认知和观点。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线上课程,加入各种学习社群等方式都可以帮助自己打开视野,接触更多不同优秀的人,从他们对待问题时的态度与思考结合自身的思考可以获得一个非常好的参考和对比。
最后,坚持写日记,不论是情绪日记还是工作日记,通过对每一天工作或生活的经历做一个间断的整理和输出。通过不断的向内观望,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接纳自己。我在开启晨跑和坚持晨起日更的过程中都是通过每天写反思日记不断的如实记录当时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这些记录中我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有时候也是很脆弱和不足的。我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从每一天微小的改变来改进问题,从而让自己不断的在成长的道路上前行。
当你不断的通过打破认知盲区,不断重塑新的认知这一过程中会发现成长真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让自己更加清醒的去面对生活,也能更好的感知到生活中的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