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部电影,剧情介绍了一位天真烂漫的小学生去在地球上早已按部就班地被严格地妈妈设计好人生,具体已经精确到某年某月某日某分某秒做什么,达到什么程度。那样的计算科学精确,可以帮助小主人公完成一个一个成长中的人生目标,但是却让她更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假如有一次机会设计自己的人生,你愿意怎样的设计自己才会满意呢?史铁生在书里提到了:我想,倘有来世,我先要占住几项先天的优越:聪明、漂亮和一副好身体。而这个观点的理由是笨人要为自己的笨感到痛苦和所导致的一切负责。和这相似的场景也发生在长得丑的人身上,他回忆有次自己和朋友野游途中由于自己的身体成为了扫兴的人而感到愧疚。因此假如人生可以涉及,他希望,占住几项先天的优越:聪明、漂亮和一副好身体。
既然是梦想不妨就让它完美些罢。
他说,降生在什么地方也是件相当重要的事。在陕西那样穷乡僻壤的地方,吃饱肚子尚且不易,哪还有余力去奢想什么文化呢?所以他们没有机会上学,自然也没有书读,看不到报纸电视甚至很少看得到电影,他们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便只可能遵循了祖祖辈辈的老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种秋收夏忙冬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如常地流逝,然后他们长大了,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才华逐步耗尽变作纯朴而无梦想的汉子。
作者进一步推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名门贵府好呢?
作者看来,童年完整是幸福。于是生在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最好。具体的状态见下:
一,一个天才的母亲,她自打当了母亲她就得了灵感,她教育你的方法不是来自于教育学,而是来自她对一切生灵乃至天地万物由衷的爱,由衷的颤栗与祈祷,由衷的镇定和激情。在你幼小的时候她只是带着你走,走在家里,走在街上,走到市场,走到郊外,她难得给你什么命令,从不有目的地给你一个方向。走啊走啊你就会爱她,走啊走啊你就会爱她所爱的这个世界。
二,在你两三岁的时候你就光是玩,成天就玩,别着急背诵《唐诗三百首》和弄通百位数以内的加减法,去玩一把没有钥匙的锁和一把没有锁的钥匙,去玩撒尿和泥,然后用不着洗手再去玩你爷爷的胡子。到你四五岁的时候你还是玩,但玩得要高明一点儿了,在你母亲的皮鞋上钻几个洞看看会有什么效果,往你父亲录音机里撒把沙子听听声音会不会更奇妙。
三,你喜欢美术,喜欢画作,喜欢雕塑,喜欢异彩纷呈的烧陶,喜欢古朴稚拙的剪纸,喜欢在渺无人迹的原野上独行,在水阔天空的大海里驾舟,在山林荒莽中跋涉,看大漠孤烟,看长河落日,看鸥鸟纵情翱飞,看老象坦然赴死,你从色彩感受生命,由造型体味空间,在线条上嗅出时光的流动,在连接天地的方位发现生灵的呼喊。
四,接下来你到了恋爱的季节。你十八岁了,或者十九或者二十岁了。这时你正在一所名牌大学里读书,读一个最令人仰慕的系最令人敬畏的专业,你读得出色,各种奖啊奖啊又闹着找你。
梦想使你迷醉,距离就成了欢乐;追求使你充实,失败和成功都是伴奏;当生命以美的形式证明其价值的时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
这好运设计,作者认为:不能丑,不能无知,也不能没有健康。所有好运的设计在于创造美好与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