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归罪别人的例子,都有这样的共同点:自己遭遇了或大或小的挫败,立即找一个身边人去怪罪,觉得挫败是这个身边人所导致的。
为什么会这样?什么样的人容易这样做?
有完整自我的人很少或不会这么做,而自我未成形或自我破碎的人,势必会这么做。
所谓“自我完整”的人,是不管遇到什么挫败都能维持一种感觉--“我”在这儿。也就是说,自我基本上能一直存在,而不会被挫败所瓦解。
这样的人,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生活的挑战。如果出现挫折,也能客观对待,既不容易归罪别人,也不容易怪罪自己,并且懂得安抚自己的挫败感,同时会去寻找资源帮助自己。
所谓“自我未成形或自我破碎”的人,他们一遇到挫败就会觉得“我”被“瓦解”了,也就是被“杀死”了。这时的挫败感太强,所以要甩出去。
自我未成形或自我破碎之人是不可能真正认错的,他们必须将任何挫败都归罪于人,否则会导致自我崩塌与粉碎。这是很多人要面子的关键原因。
说归罪就要先讲到归因。归因是我抱着一种基本中立客观的态度,去反思挫败产生的逻辑,我可能会错,你也可能会错,也可能只是意外。并且,我只是在找原因,而不是去找出罪人。
归因是一个人能跳出只有“我”的一元世界,也能跳出只有“我”和“你”的二元世界,而能以中立客观的第三者视角,从事情的“它”这个角度看问题。
这样一来,一个进行归因的人,就能如实地看到自己、对方以及事情本身,因此可以做到以事实为中心。
归罪则是首先找出罪人。如果罪人是自己,那自己罪该万死,如果是别人,那他罪大恶极!所以归罪不仅要找出罪人,还要狠狠惩罚罪人。
归罪是活在自恋中,还是从自己出发去看自己、对方和事情,及至一切。当自恋得到满足时会有正面情绪产生,但自恋被挫伤时,就会有负面情绪产生。并且,自恋被挫伤时,就要去寻找那个导致了挫败的敌意力量,这就是归罪,也就是寻找罪人并破坏、灭掉它。当这个罪人是他人时,就会想去攻击他人;当这个罪人是自己时,就会产生自我攻击。
不管是归罪他人,还是归罪自己,归罪都是为了要一个结果-自恋,即“当阻碍我的敌意力量被揪出并灭掉后,事情可以重新按照我的意志来运转”
太容易归罪的人往往缺乏智慧,因为他们不能进行客观、中立的观察和反思。如果事情紧急,那他们就会赶紧找到一个罪人,攻击甚至灭掉它,然而这时做的归罪常常是错的。如摔倒的老人讹诈扶助力者,丢了钱的大人去归罪孩子,都是缺乏智慧的体现。
一个人能观察和自我反思,其实是因为内化了一面镜子,而这个内化的镜子,是最初能向他提供善意或至少中立观察的人。
不能归因而总是去归罪的人,是很容易被死亡感侵袭的。当失控发生,他们会觉得“我”要死了,于是,他们就要赶紧去找到那个攻击“我”的敌意力量,控制并灭掉它。但是,当一个人的自我能稳稳地存在时,就有了一个可以归因的空间。
此文内容整理于武志红老师《深度关系》一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