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难发生之后,那个小男孩发现他要面对那只老虎的时候,他一开始是躲避的,非常的害怕。到后来也有一个阶段,他想征服它。他想克服它,到最后他发现其实他跟它是一起的。他没有办法啊,他甚至发现老虎对他有帮助,能够增加他的警觉。我发现这个当中的一些阶段似乎好像有一种印证的关系,映射的关系当然是纯粹我个人的一个理解,我当时想到这一点的时候,特别想把这部片子找出来重新看一遍。
有一个晚上,我想到这几点以后,我就到网上想去下这部片子。搜索的时候,除了这部片子,我还看到了,柴静有一段对李安的采访,大概30分钟。我也就一起把它挂在网上,在我睡觉的时候想把它下下来,第二天看。结果在第二天我开车去一个地方,没想到路上发生很严重的堵塞。然后我就突然在想,我看那个GPS显示的那个时间会很久。我就想要不我就趁那个堵的时候把柴静采访李安的那段视频看完吧,所以就打开来看。我没想到那天,因为我的那个手机放的比较低,我看着看着,我发现我的镜片就花了。镜片花的原因,是眼泪掉在那个镜片上,我自己都没有察觉。因为花了看不清,所以我又把他眼镜取下来,把它擦干净。然后看着看着没多久,又花了,那天半个小时,我发现那段采访非常的精彩。就是李安这样一个不安分的大导演,他找了一个没有人敢去做的事情,把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变成电影语言的这样一部剧本拍了出来。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也面临着他自己的恐惧。原先一两年可以拍完的,结果那部片子拍了将近四年时间。很多的投资并没有收回。就在这个过程当中,有非常多的拉扯。甚至刚开始那个小男孩,小男孩是本色,没有太多的拍电影的经验。而他们这些摄制组都是大牌的,拿过奥斯卡的导演和摄影师,他们都觉得可以指导这个小男孩。但是到最后,当他们这群大导演们自己都觉得已经拍不下去了,结果却是那个小男孩的勇气把大家带出来。
我在那个阶段,对恐惧有了很多自己的感受,也有了很多的理解。包括《教学勇气》,我后来第二次回看的时候,我觉得原先没有看懂的一些关于恐惧的描述,后来自己也都越来越能够有理解了。我发现恐惧确实是没有办法用克服这样的一个词。它其实像是一种穿越,还是以跟他相互伴随的,它并不是坏事,它是中性的。
已经到九点钟了。我刚才讲了三部分,一部分是讲了在“真爱梦想”的一些经历,这两年的一些体会。然后也讲了关于故事的,我讲了我自己的故事,以及对于故事的一些理解。然后第三部分是讲的《教学勇气》当中关于共同体或者伟大事物以及恐惧,这几个让我感觉启发特别大的点。对这三部分,我想我今天想分享的内容就差不多了。最后我想说,在通过“真爱梦想”接触到很多老师,包括今天也有缘跟大家连接。我在以往的过程当中,常常会听到一些反馈说,你们这个体系外的商业组织,从你们身上学到很多跨界的东西。然后也感受到不孤单了。原来体系外也有那么多的人在一样的支持,在看重教育的事情。我其实也想说,我也在这两三年当中通过你们把我的视野也撑开很多。让我的这个认知边界延伸了很多。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我们相互打开撑开这样一个空间的过程。我觉得今天在分享的过程当中,我在讲述自己的几个故事当中,又有了一次,重新去更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机会。对,关于认识自己。我觉得这是我。可能我们每个人一辈子的一个功课,我从企业离开一年多的时候,有一个好朋友,遇到了就问我。可能挺少,有人会让自己停下来这么久。他觉得我好像非常的奢侈,花这么多的时间去过一个人生的这个中半场。我觉得这个人生的这个中场,我是希望能够多一点的停留和思考。所以当我这个朋友问我,他说你停留了那么久,有些什么样的收获能不能分享一下啊?他当时问了这个问题以后,我觉得收获很多,想一一跟他讲。但是他当时就突然提出来说。他说,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你这么久的这么多的这个收获,用一句话来形容。我觉得特别的挑战,但是当真的让自己静下来,去想一下我到底有什么收获的时候,突然就有一句话在我脑海里面自然就出来了。那句就是,我认识了我自己。没想到我回答完这句话,我那个朋友大吃一惊,他说,你知道吗?这句话是刻在希腊那个神庙的门楣上,也是苏格拉底跟他的学生说的话。因为这事,这个人智慧的开启,对自己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是第一次听到他说的这个话。然后后来我去搜去查,也确实发现真的像他所说的。所以我觉得故事,或者说吴老师喜欢说的叙事探究,其实最大的帮助就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故事它有非常多的功能,它有很多的传播属性,它有很多的对别人的启发。但是我觉得它最大的作用是对于我们自己的,因为最重要的那个听众是我们自己。所以我,我们借由故事去认识自己,以后我们会变的有很多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故事和梦想,我觉得它是一种平衡,也是一种完整。它既有内又有外,我们常常说内圣外王。
《教学勇气》里面也提到了这个,也提到了有一个莫比斯环,就是内外连在一起啊。他都是连接的,所以我们走的路我觉得也是,也是这样。走一段内在的这个landscape。然后又走到外部的这个环境,然后又走到我们内在的精神的家园。他其实就是这样交替着,然后不断的循环,我们就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地流动,不断地成长。我想今天的介绍。大概就到这里。
刚才提到故事和梦想,我觉得用我自己的语言就是从原力到愿力。有一次在一个心理学的工作坊当中,有一位很喜欢的老师李明。在他的工作坊经过了十二天的一个一个学习之后,他也让大家说说感受和将来的愿望,我突然好像升起了一种感觉。大家都坐在座位上发言,但是那一刻我自己跑到了前面这个。拿着麦克风,并且在这个墙上写下了一个字,就是大家看到的右手的这个字。
我把原力和心放在了一起。当我们把心注入的时候,我们的原力就会生发出愿力。那我觉得我们又是在那个不断的愿力变成了现实,愿景变成了现实,他又会变成了故事,而故事又滋养了我们的这个原力,所以它也像一个内外的循环向一个莫比斯环的这样的一种流动,所以我觉得我们永远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所以我想我把这个主动创造的词放在那里,是想代表它是一个过程。
那天特别有意思,当我写下那个词之后,有一位老先生笑眯眯地跟我说,非常棒,你创造了一个词,但这个词我们怎么读呢?我也突然就完全好像都是头脑当中自然而然的这种流线出来的。我说就叫远吧。因为原力是第二声,愿力是第四声,既然是在他们中间,那就是远。就像一个人走的很快,一群人走得很远的远,所以,我想把这个字作为作为一个结尾。
最后的最后,我想也发出一个邀请。因为我今天做分享,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是我在半年前买的一个房车。我有一个公益的项目就是故事性联网。我希望让更多的人通过故事的讲述去认识自己,去生发出它内在的愿力。所以我觉得如果有一个很好的空间,他可能会更促进故事的愿意讲的这样的一种意愿。我又特别喜欢旅行,在半年前买了一个房车。现在在上海,如果大家愿意的话,也欢迎到上海来房车。我的房车起了一个名字叫心窝。因为故事,网友一句slogan叫让心回家,我也希望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大家能够就像在家的一种感觉。很自然的可以去讲述自己的故事,去彼此分享,彼此看见。我相信,这也会是一个共同体的一个所在,好的,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非常谢谢大家,也谢谢吴老师提供这样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