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诗新读中国诗词大会简题诗_诗歌©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18-03-23 09:39 被阅读2次

独不见①

沈佺期②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③。

注释

①独不见:又做《古意》,是乐府《杂曲歌辞》的旧题,一般是托古咏今的拟古作品,内容多写离别及闺怨。

②沈佺期(约656~713),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省内黄县)人。上元二年(761)举进士,做过通事舍人、考功郎给事中。受张易之牵连,流放□州,后为台州录事参军,再后任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诗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近体诗格律谨严精密,史论以为是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诗人。有《沈佺期集》,《全唐诗》录其诗三卷。

③流黄:指黄褐色的绢。

名家点评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二句之中,情景作对。(王夫之)

此赋征夫久戍,思妇闺情也。(胡以梅)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名少妇凄苦思念久戍边塞的丈夫。

本诗首句运用比兴,交代了女主人公家境殷富却凄清怨苦的处境。“海燕双栖玳瑁梁”一句的意思是,双双栖息在玳瑁画梁上的燕子,从来都是相亲相爱永不分离。此句妙在不言夫妻之离,而见离别之苦——梁上的燕鸟尚且相亲相聚,梁下的女主人公却人不如鸟。羡慕燕鸟之聚,少妇将更增愁思。颔联实写相思的痛苦:深秋季节天寒袭人,捣衣砧声连绵作响。林中的树木仿佛也被凄寒的砧声催逼叶落纷纷。这样的环境让人更增悲伤,而丈夫已经在边塞征战守戍十年了,少妇居家的思念之痛可想而知。颈联承接上一联,深化题旨,把愁情推入更加凄惨的境地。十年征战戍边,再加上音讯皆无,生死不知。她已非寻常的思夫盼归,而是时时伴有不祥的猜想,恐怕是漫漫秋夜,夜夜断肠。尾联的意思是:为什么要我一个人苦苦地思念,你却如把我忘记般杳无音讯?而我偏要为你赶制黄绢的征衣,托明月传递我的相思之意。但是丈夫无消息,征衣自然无处可寄,即便是寄不出,还是要趁月赶制。她是在以制衣来寄托思念。

相关文章

  •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独不见① 沈佺期②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

  • 【1518】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韩姓人物?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名士辈出,他们往往会受到世人们的赞颂,...

  • 2022-02-19

    1今日桑榆晚景好,共祈百岁老鸳鸯。 2、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3、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4...

  •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武则天的宫廷诗人沈佺期

    唐高宗后期,由于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武则天凭借皇后的身份掌握了朝廷大权。她明白,要想控制整个国家,必须要建立一支属于...

  •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武则天的宫廷诗人沈佺期

    唐高宗后期,由于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武则天凭借皇后的身份掌握了朝廷大权。她明白,要想控制整个国家,必须要建立一支属于...

  • 黄腾酒

    《 黄腾酒》 文/亭 黄腾酒,几多愁?一杯下肚,愁更愁。醉生死,何时休?疯癫似狂,谁变谁。梦中见,泪即流。欲醒不醒...

  • 是夜,月黑风高,乌云挂起,月儿隐于其中。 看不见,摸不着,能否听清? 一颗心,为谁牵挂,为谁愁。 借酒消愁愁更愁,...

  • 记生辰夜

    花为谁容?春不在,夏风愁, 热浪滚滚,蝉唱枝头。 诗为谁写?人已非,情已去, 独倚栏杆,月明星繁。 泪为谁流?眼前...

  • 无题

    独倚窗前寄残月, 秋风轻起桂花谢。 试问此月为谁明, 直教相思愁煞人。

  • 独不见——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帽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yt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