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读了萧秋水老师的公共号文章《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你还是不幸福》,她提到——为什么很多人,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自己的一生,没错,真的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还是耐心的看完了。
老师提到了《穷查理宝典》这本书,也去豆瓣等各平台搜索了,很多人对这本书的评价。但发现,绝大多数都是做的读书笔记,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也没有写到自己是如何运用书中内容的。去问他们,这本书好不好,回答到的是,好。好在哪里呢?答,有一百多种思维模型。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有网友留言“借用《罗曼蒂克消亡史》的一句话:你躲在努力的外表下,过着懒惰及自私的小日子,事情就是被你这种人耽误的。”
看电影的时候,我怎么就没有注意到这句话呢?本想着要借电影来学习,结果完全沉浸在剧情上而忘了,里面有什么台词,有什么关键点。
理查德费曼先生说:做人最重要的是绝不欺骗自己; 可自己却恰恰是最好骗的那个。
在读《穷查理宝典》的时候,也学到了这个内容,拆解的时候提到如何应用这个内容,记得当时我写到“你说自己做不到,那么你就会真的做不到。我们可以用它的反面来让自己上进,假如你欺骗自己,假装自己已经做到,已经能够做到,那么你就会有那种状态,事情会做得比以前顺利得多”。
然而书拆解完之后,我就忘了自己要这么做。
前些日子读《你在为谁读书3》里面提到,张德芬说过的一个小故事——
一个炼金师对一伙人说,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不要娶一个丑八怪。”
很多都举起了手。
炼金师说,那你们有很大机会会娶到一个丑八怪。因为虽然发出的信息是“不要”,但是,宇宙接收到的却是丑八怪,而且自己也在心中不断的强化这个念想。
而后年轻人说,那我想“我要娶一个美娇娘。”
炼金师说,这样你还是不会娶到。因为在你想要的时候,频率非常低,你的愿望也非常弱。宇宙是不会满足你的心愿的。
你应该想“我已经有了一个贤惠聪明的美娇娘。”
年轻人们听了,觉得非常的震惊,这不是自我欺骗吗?
炼金师对满脸疑惑的年轻人说“记得,真正发出强烈振动频率、吸引宇宙回应的,不是你的思想,而是你的感觉。当你向宇宙宣布你的愿望时,你必须非常相信你会得到它,甚至已经得到了:我有温柔美丽的老婆。”
这个故事说的是吸引力法则,当你有了一个计划,然后坚定不移的相信并且去做,那么你就会吸引到,相同频率的情绪,资源,机会等等。
查理芒格也提到了“lollapalooza 效应”,说的就是,不同方面的几股力量合成一股力量,作用在一件事上,是事情的呈现出放大的效果。
scalers在《刻意学习》中提到“参与是最大的变量”,万事开头难,一开始的时候觉得做一某件事情很难,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然而随着参与时间的拉长,事情就会像复利一样,越做越轻松,效果则越明显。
02.
昨天读了一篇文章,如我们所熟知的观点“做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不同,他强调的是,如果想逆袭那就不能够做自己。
因为“做自己”意味着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按自己的习惯、按自己的角色、按自己既定的生活去生活。也就是说,一直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面,在舒适圈里。
我们的父母老一辈人,他们大多数就是做自己最典型的代表,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就过什么样的生活,从来不去考虑收还有其他的可能。
而“不做自己”,意味着,我们去过不一样的生活,甚至去过自己现有生活的对立面。
如果你喜欢安静独处那么不妨去多参加几个社区社群活动;如果你中规中矩,生活像个老干部,不妨多买几件时尚衣服,去几次酒吧咖啡厅;如果你喜欢变动,喜欢四海为家,不妨体验在一个地方呆久一段时间……
“做一段时间别人”,经历的不只别人生活,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结识了不同领域的人。
03.
今天读到一本书《绝对自控》,这个书名就感觉很硬。这是一本讲硬派自控的书,书中提倡做一件事不要与自己好好商量,而要坚决的自我管控。
每次读国外的书,或许是因为翻译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总是读得非常生硬,也难以理解。
但这次读这本书,比上次读《优秀的不能被忽视》感觉好很多,读第一遍也能够抓住文章的重点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