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说影】《贞观之治》:史料中冰冷的文字忽地鲜活起来

【说影】《贞观之治》:史料中冰冷的文字忽地鲜活起来

作者: 朴谷 | 来源:发表于2024-11-29 05:06 被阅读0次

谷说·说影

我一直在B站追更渤海小吏的视频。近几个月小吏在讲李世民。

经过他的讲解,我很快便被李世民的人格魅力所倾倒,毕竟谁能抵挡一个有头脑加会用人的项羽呢?项羽的勇武他有,项羽最欠缺的谋略他也有,而且他的寿元也远没达到天妒英才的短度,让他有足够的时间整合所有势力,亲手创造了继往开来的大唐盛世。

因为对这位天策上将、亚洲洲长、七世纪地表最强碳基生物的崇拜,我去追了电视剧中拍得比较还原的《贞观之治》。目前追了十七集,感触良多,现来分享一二。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点是电视剧把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有血有肉。以前我不太明白说剧中人物“立起来”到底是什么概念,而这次观影体验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做“立起来”。

小吏做的视频以文案为主解析史料,所以不免结果导向地对斗争中的成功者李世民充满溢美之词。重点落在分析他成功的原因:事必躬亲、凡事求稳等。最重要的是,始终以最小成本达成目的,不求像项羽那样百战百胜,但求决定性战役一战取胜。从雀鼠谷三百里不眠不休的追杀,到虎牢关一战擒双王,以及后面玄武门之变扫清所有政治对手,均是如此。

这些小吏提炼过的要点当然很好,经得起推敲检验。只是这样只关注李世民成功的点,就像是为他披上了一层熠熠生辉的金光,好像他是个无所不能的神,面临任何抉择总能选出一条最正确的道路。

然而,无论能力多么超群,现实中的李世民一定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也会有自己的痛苦与无奈。而他属于凡人的脆弱,就被《贞观之治》很好地展现了出来。

小吏视频中的李世民,深谋远虑、扮猪吃虎,一点点把两个竞争对手引入自己的圈套里,最后一杆清台。剧版里则不同,更多的在展现他的忍让以及兄弟阋墙前夕的挣扎。杀了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后,到李渊面前要天下兵马节制时,马跃老师用无声的泪水和紧绷的脸颊将李世民的悲恸与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

不止李世民这个主角,李建成、李元吉以及李渊这三个敌对势力也在剧中丰满了起来。

渤海小吏的视频中提到建成、元吉一直在谋划联合扳倒秦王,而他们的父亲李渊也因为过于忌惮李世民日渐膨胀的实力而用太子齐王曲制衡秦王。但是吧,这爷仨,不论是战功还是手底下的人才,和二凤李世民比实在差得太远了,他们的权谋诡计对上硬实力显得实在有点滑稽。三个人在小吏的视频中成了又蠢又坏的丑角儿。

不过在《贞观之治》中,前期很多细节铺垫让“反秦联盟”的动机合理了许多,他们仨的形象也就不那么扁平了。

李建成一开始肚量还是不错的,只是后来经不住手下和齐王日积月累的蛊惑,才开始提防二弟,后面昏招频出。前期剧情也从很多细节入手,刻画了李元吉幼稚却跋扈的形象,有了这铺垫,他后面处心积虑想害死哥哥们上位的剧情也就很顺当了。

同样的,在史料中因为只会制衡显得搞笑的李渊,在剧版里面却被塑造成了一个宽厚长者形象,把他作为父亲看着兄弟三人斗得你死我活时的悲苦心情也很好地展现了出来。

这,就是我说的把人物立起来。

看那种演戏的综艺上常说,演员要有信念感。尤其是拿着反派剧本的演员,不能自己认为自己是个反派,而是要从角色出发,发自内心地赞同理解反派的行为动机,再让自己的表演可以为这些动机做背书。

《贞观之治》里面的李建成、李元吉、李渊,还有李世民,他们做到了。每个人都演出了角色的神,都相信自己在剧中做的抉择是对的。

有趣的是,看了剧版之后,我生出了一种很明显的剥离感,会产生疑问:诶?这件事在历史上到底是小吏分析得更接近实际,还是电视剧演绎得更接近实际?李世民到底是杀伐果决步步为营?还是抱有温情,不愿意对自己的兄弟痛下杀手?

易中天说三国里讲到,历史人物有三种形象:历史、文学、民间。我想,这种剥离感就是小吏视频中人物的历史形象和剧版中的文学形象有所不同所造成的吧。或许都对,只是同一个人的不同面罢了。李世民,既是千古无二的雄主,后半生也不得不活在逼父杀兄的阴影中。

玄武门之变后,花了不少笔墨来讲魏征的故事,也是大大丰满了我对这个人的印象。

我们熟悉的魏征,以直言进谏出名。但我相信,很少有人知道魏征之前既在窦建德帐下干过幕僚,也当过李建成的太子洗马。通常情况下,这样的人很容易被打上反复无常的标签。然而,几次跳槽居然都能受到重用,可见不同于方孝孺那样的头铁腐儒,魏征不仅有真才实学,而且懂得变通。

玄武门之变结束时,秦王刚晋升太子。作为东宫旧部,他被李世民召去接受盘问。由是诞生的一场“忠臣”、“良臣”之辩,精彩非常,让人感受到此人不仅才思敏捷,学富五车,更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觉悟。

李世民招揽魏征后,第一件事便是遣他为河北制使。河北一开始是窦建德的领地,后来机缘巧合下被李建成接管。李世民派遣魏征的用意就是最大程度地表示自己与河北和解,与天下和解的意愿:你们瞧,连魏征这样的河北人,我两个对头的旧臣都被我启用了,你们应该能相信我既往不咎了吧。

结果,就算李世民表达得如此明确了,河北刺史赵德言仍要妄自揣摩李世民的心思,认为他明面上是要和解,其实暗地里是要他们这些手下抓捕余党。魏征来了之后,两拨人因为一个齐王余党起了矛盾,赵德言竟硬是魏征一行人软禁在了驿站之中。

后面又是一系列魏征与赵德言的斗智斗勇,尽显风采。一次次的出彩表现也让他渐渐被秦王府的旧班子接纳。

这些情节,让我在《谏太宗十思疏》外,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魏征,一个机智、沉稳的魏征。当真有趣。

《贞观之治》对女演员的选择也是一绝。仪容服饰上,都是大唐图画上的标准形象,圆髻襦裙,姿态动人。

一开始由于打扮差不多,我还分不清她们谁是谁。后来看得多了,便能分得清了。长孙皇后标准的鹅蛋脸是真美,单是坐在那里,便有母仪天下的端庄。一比之下,李渊的宠妃张婕妤的演员虽然和长孙是一样的服饰,一样的富态,但是看着面相就很不和善,正应了她在剧中和史料中飞扬跋扈的性格。

最后总结一下吧。

对一部好历史剧的最高评价:这哪是电视剧,这是纪录片。这简直是扛着相机跑到那个时代拍的。

《贞观之治》基本做到了。第一,该片的服化道极为考究和还原,官服、女装以及士兵的甲胄贴合时代,让人梦回大唐。其二,演员的表演如羚羊挂角,不着痕迹,演的时候让人感觉他就是扮演的历史人物重新临世。这两点,《贞观之治》足以和老《三国》这样经典中的经典相比肩。

只是和老《三国》比起来,剧本的语言功底差点火候,口语化的地方偏多,基本上看不到文白夹杂的影子。可能是想降低观影门槛?

武戏差得更远了,战争场面要么是动画,要么只有几个画面略过。最可惜的莫过于铺垫了很久的玄武门之变,直接省略了打斗场景。后来查了一下,才发现有些大场面是是因为审核的原因,被裁掉了。整部剧从80集被生生剪到50集。看来武戏的不足,并不全是剧组的原因。唉,玉璧微瑕吧。

相关文章

  • 文字并不冰冷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依赖着硬件的支持! 我最早印象是多普达手机,那时候的触屏智能机,简直就是手机界市场的新宠儿,再...

  • 2020-02-15

    【见识|感悟】 在很多史料中,一些历史事件并不是只有一句冷冰冰的记录,相反,描述充满细节,整个事件就变得鲜活起来,...

  • 史海随思 -捡羊屎

    在山途中,思史偶得一二,顺手记下。 秦汉、隋唐,相似之因。太炎说唐得天下,即有贞观之治,得北周治宜之利。史虽未看,...

  • 冰冷的文字更刺骨

    与往常一样,在微信里跟张哥闲聊,说着清明可能回不去,只能原地待着,要怎么过生日的事。本来我只是随口说一句,不想过生...

  • 长短相宜,文字鲜活

    初入书院,恩师询问写作目标,我悄声而答:流畅表达。 老师画一条条红线点评:语句不通,语言啰嗦,思维跳跃,逻辑混乱,...

  • 鲜活起来

    渐进的线索抖落在空洞的答案上 雨水梦到了阴天,她也觉得那是一种预示 对待自己的生命 像疗治一场很变态的顽疾 我们从...

  • 数万人拥戴武则天称帝,唐睿宗也表态,他为什么不行?

    本文首发于悦史君的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在我国历史上,武周王朝的建立非常突然,因为当时的唐朝刚刚经历了“贞观之治...

  • 杀侄子坑哥哥来夺位,此人比唐太宗李世民早一千多年

    本文首发于悦史君的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的明君代表,但他发动玄武门之变...

  • 甲骨文里话嘉祥

    在我所接触到的商史资料中并未见到商王到过嘉祥的文献,也未见过嘉祥发现甲骨文的记载,但甲骨文字中却有嘉祥二字。且至今...

  • 忽地笑

    老家的山坡上, 开满了野生的鲜花。 红的,黄的,白的…… 偷闲下到坡来拍摄。 一个小女孩也来拍。 我问她这是什么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影】《贞观之治》:史料中冰冷的文字忽地鲜活起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aks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