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教学论坛
吴曼娃老师五2班公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吴曼娃老师五2班公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作者: 赵雪奎 | 来源:发表于2017-11-30 16:49 被阅读22次

    周四下午第一节课吴曼娃老师在五2班上公开课

    吴曼娃老师五2班公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吴曼娃老师五2班公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授课老师吴曼娃

    十分感谢老师们百忙之中抽空来到我的课堂。《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精读课文。在新课导入环节,我先让学生谈对地震的第一印象,在观看地震纪录片之后再让学生谈内心的真正感受,引导孩子快速进入课文情境,引出课题并质疑课题。随后在生字词教学上,让学生将词语与地震产生联想,再出示图片学词语,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词语意思。接下来的内容围绕两个问题展开“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2、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父亲的了不起?”让学生说句子谈感受。  总之,对于这节课,我个人觉得不满意,时间没有把握准确,让后面的环节没时间呈现。在此还希望各位前辈可以给我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玫瑰]

    邓绮梅

    吴老师教态温和、自然,课堂上展示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一课亮点很多:1、吴老师在课的开始先让学生谈自己对地震的印象,再出示汶川地震后灾区的图片,加深了学生对发生严重地震后的场面的印象,感受到地震的惨象,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阅读兴趣,再导入新课。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这样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热烈的。2、老师设计的问题循序渐进:检查识字-词语联想地震场面-故事的主要内容-文章的中心,让学生从识到悟,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较好的效果。3、老师能抓好突破点,轻松处理教材。 整堂课中,吴老师紧紧抓住一个“了不起”一词贯穿全文,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作用。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评价一下这对父与子,再让孩子们在文中找到描写“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的语句,很容易抓住了文章的突破点。可以说,在这一点上,教师处理教材上确实有独到之处。对这一节课,我有一些看法:1、可以多设计学生读文的环节。在学生交流探讨的问题时老师随机出示相关的语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第五段是采用了对比手法写出父亲的了不起(学生在交流中有提到),可以出示此文段,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父亲的感情。2、为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需要拓展阅读。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了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实践中品味亲情的幸福,享受阅读的乐趣。吴老师作为毕业不到半年的年轻老师,能勇敢地承担公开课,而且能取得这般效果实在难得[强][强][强]加油

    温愉敏

    感谢吴老师带来的一节有思想深度的好课,让孩子和在场老师都感触颇多,吴老师从谈话导入,直接进入主题,让孩子谈谈对地震的印象,然后播放地震视频,这个视频每次看我都感觉非常震撼,非常能拨动人的心弦,孩子们看完后,对地震造成的伤害印象更深刻,接下来学习新课,就更能体会到地震中的人间大爱。本节课朗读方式多样,有齐读、自读、小组讨论读等等,让学生写批注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养成了做笔记写批注的好习惯,写下自己小小的心得,再进行小组交流,整节课听说读写都得到了落实,值得学习。再次感谢吴老师带来的精彩一课!

    张凯莉

    曼娃老师今天的一堂课的几大优点:1、善用资源,结合网上的资源很好地让孩子们有直观的感受;2、深度研究文本。让孩子们在反复诵读和研究中理解课文地震中人们的感情;3、孩子们投入的感情度高,全程比较投入。对于高年级的课文,我也比较陌生,但是建议曼娃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形成探究小组,分不同的主题自由探索有关课文的不同分支。总而言之,曼娃老师的课堂很自然舒服,学习了[玫瑰]

    崔慧敏

    感谢曼娃老师这节课,一开始提问让学生思考脑子里的地震是什么样。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了汶川地震时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营造了悲痛的氛围。理解“废墟”“混乱”等词时,让学生通过图片理解词语。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进行感受和理解,重点突出。感谢曼娃老师带来这一节精彩的课。

    四1班李老师

    看得出曼娃老师非常用心地的准备了这堂课,课堂开始以地震会带来哪些危害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再播放汶川大地震的视频,说实话我跟很多女同学一样,即便没有亲身经历,时隔多年依然痛心不已泪眼朦胧,这种强烈共鸣相信学生也都有,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理解父亲的了不起就很自然很顺畅了,学生的理解通透了,在文中找相关句子就容易了,表达时句子也能说得完整通顺了,很赞的一节课,受教了[玫瑰][玫瑰][玫瑰]

    史春艳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曼娃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收获。这节课,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尤其是围绕“了不起”,展开文本阅读,去突破此文的重难点。读文时,孩子们能用做批注的方法,带着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随时记录,非常难得。交流环节,同学们的想法,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文本独特的理解。我想,这个环节,如果用小组交流,汇报的形式,孩子们会不会更有表达的机会,产生更多的火花,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玫瑰]

    谢秀球

    曼娃老师课前播了5.12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视频,伴着悲伤的音乐,再加上老师的适时描述,很好的为导入新课创设了情境,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曼娃老师对词语进行归类,让学生找可以联想到地震的词语,其实将这些重点词语串联起来就能去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值得借鉴,在理解文本时,曼娃老师也会给予学生相应的理解文本的方法指导,如抓关键词句,学会做批注等,在引导学生感受父亲说的三次简单又有些重复的话时的心情时,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更好的去理解父亲的了不起,受教了[抱拳]

    孙程程

    谢谢吴老师带来的一节公开课。对吴老师的这节课,我持以下看法:1、五年级已经有成熟的自主识字能力,词语可以放到语境中讲解,不必单独学词语;2、文本很简单,五年级的学生一读就懂不用抠内容;3、设计问题太简单,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4、语文即生活,生活在于体验。个人认为文本可以让学生体验的以及联系生活的就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人们在面对天灾人祸,生活中的困难时那种坚韧、不放弃的精神,这两点都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在读文本时才可以更好的与文本对话与文本的情感共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吴曼娃老师五2班公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av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