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只缘生在此山中

只缘生在此山中

作者: 清霖儿 | 来源:发表于2017-08-25 12:07 被阅读271次

久闻齐云山天然雕琢的美,心心念念七八年,这个夏天终于天时地利人和得以成行。登山露营归来,美不胜收的崇山峻岭,蓝天白云,灿烂星空,日升月起,散落的野花和一路的牛群,满脑子萦绕不去。

当日某人英雄帖一发,没几天就一呼百应,队伍和行程迅速敲定。某人年年上山,经验丰富,给我们写了细致的攻略,说明了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但按捺不住激动心情的小伙伴们几乎无视之,一个又一个问题地叨扰。某人行前表示出了些许担忧,苦口婆心地劝告,最终见我们在预备行装之事上仍不知天高地厚,便决心不雇马匹运送,杀杀我们的“戾气”。

8月20日上午,一切准备就绪,我们从某人家出发进山。高山原野之间,车子如入无人之境,顺着蜿蜒的山路一口气驶到山脚下唯一的农庄。在这里吃了顿农家饭,稍事休息,整理行装后,11点多我们便欢喜雀跃地上路。从农庄到登山口,大约还有十几分钟路程。道路很干净,两旁栽种着一垄一垄油茶树,细心一看,低矮的小树上竟已挂满圆咕噜的果实,一个个害羞地藏在硬实暗绿的树叶下,似乎在和地里冒出的一丛丛无名小花低语。远处则有山群矗立包绕,像是一种坚实的守护。虫鸣鸟叫从四面八方争相袭来,俨然一支自我陶醉的协奏曲。我们欢声笑语地闯入了这个生生不息的和谐世界,全然不把自己当外来客。后来我才想到,其实我们应该安安静静脚步轻盈,不该惊动了万物和大地。

进山之路

路上我们还遇到了另一支看起来装备齐全专业的登山队,在一个山坡的树荫下歇脚,看到我们背着普通的双肩包,没有登睡袋挂在外头叮叮吊吊(客家方言,晃来晃去的形象说法),还抱着个看起来极为不和谐的大西瓜,便戏谑地对我们提出了质疑,怀疑我们登不了顶。某人(刘队)一再向我们确认,他们搞那么多行李,才走了几步平路就歇起了脚,登顶几率肯定比我们小。抵达山脚下的河边,我们也停下来,把西瓜放到河水里泡了会儿,便开了吃。烈日当空下吃上一口好像冰镇过的甜西瓜,那感觉别提有多爽了。爽够了就正式开始登山。

甫一进山,就感觉到了清凉。小路两旁枝叶扶疏,阳光只是石阶路上随风晃动的影儿。流水从山上奔腾而下,泠泠的水声洗去了空中的气温。披上这一副山凉水冷的衣裳后,我们的筋骨也轻了几分,羽化了似的行进着。不一会儿便进入了竹林地带,也是滚滚水流的上游。在这里我们再次遇到那支状似专业的登山队。想不到在我们吃西瓜歇脚的一会儿功夫,他们已经抵达竹林口。而更为夸张的是,这会儿他们不仅仅是歇歇脚,还打开帐篷的防潮垫一个个睡下了。这貌似是我们最后一次见到他们。我们惊叹过山泉的清澈,喝足了冰甜的泉水之后,便继续上路,一头扎进了竹林。

泠泠清泉

竹子大大小小,高下疏密有致,四下张望,似乎没有尽头。风吹起时,仿佛一波一波青翠的浪,兀自热闹于这穷山僻壤。这是全程最难爬的路段之一,可能是因为地形不太友好,毫无章法弯曲陡峭,也可能因为置身在茂密的竹林之中怎么走都似乎走不出去带给人的心理阴影。虽然高高的竹尖儿已经把日头挡在外面,但每一个人都走得很吃力,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时不时就得停顿下来调整呼吸。在爬这一段路的时候,我感觉心脏压迫得难受,一度想放弃,但征服欲占了上风,一个多小时以后,头顶终于再次有了热辣的阳光。

刚穿出竹林,一个个已然累瘫,停下来歇脚补充能量。几个男生很贴心,帮我们女生四处寻找木棍作登山杖。吃饱喝足后,我们便进入了灌木丛。在爬过竹林之后,这一段路就显得毫不费力了。微风习习,树影绰绰,我们踩在柔软的泥土上,各自安静地走着,聆听着千树万叶的相互交谈,分享着不知躲于何处的鸟啼蝉嘶,时不时还能撞见潺潺的流水在阳光下发光,叫人心情好不畅快。也不知过了多久,似乎不知不觉,就走完了灌木丛。在最后一处水源我们灌满自己所有的瓶子水杯,准备迎接下一段艰难的路程。

进入草甸地带的头一段路委实难走。这似乎是在与人齐高的茂密芒荻上强行踩出来的路,崎岖打滑,原始的野性十足。从这里开始,我们要在烈日的炙烤下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头,每翻过一座,还有更高的在前面等候。这时候,完全置身在层峦叠嶂之中的我们,似乎已经没有回头的路,只能使唤着双脚往前走。但虽然身体非常疲累,大伙儿也一直在询问还有多久抵达,但却没一个打退堂鼓的。我心里亦满溢着希望和喜乐。站在高处回望走过的路,有一些微小的事物似乎从心里悄悄脱落。壮美的山川河流和变幻如洗的天空一派和谐,相得益彰,正应了那一句——举头红日白云低,万里江山都一望。我心里不由得生起赞叹来——受造何等奇妙可畏。

举头红日白云低,万里江山都一望。

随着我们渐渐深入,植被越来越低矮。队友们怕自己停下来就爬不动,始终不大歇息保持很快的速度在行进,我一方面被各种激将,一方面也想自我挑战,因此也情愿快一些。不想我堂妹出了点状况,腿抽筋了几次,似乎有点撑不住了,我只好留在后头陪她。而某人非常有责任心,一直走在最后照顾落后的队友。当我堂妹抽筋时,他也马上手脚并用帮她按压脚掌以便疏通。另一男生则主动替她背行李。这些令我很感动,便也贡献出自己的手杖,让她撑着两根手杖攀爬。很感恩,纵然遭遇了状况,堂妹也一度想放弃,但最终还是完成了整个行程。

最难翻的山坡叫好汉坡。很长,很陡,有一段光秃秃如提前谢顶之中年男人的头。回程的时候从上往下看,感觉有些惊怕。大约四点钟左右,除了某“特种兵”之外,我们多数都已经有点体力不支。某人也被我缴械,大约是借着这根手杖我才爬上去的。爬上好汉坡,真是有种当了回好汉的自豪感。于是我们也在这里休息拍照。

好汉坡

好汉坡过后,就完成行程的一大半了。后面最值得一提的是一段峭壁,就好像是把一座巍峨大山拦腰截成两半,把下半截平移推出一丢丢,就有了这条连接着两座山的路。快爬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几个女生知道快抵达目的地,就有说有笑的了,走在前面的男生见状停下来,转身喊我们当心。我环顾四周,看到这小路遥望险峻的群山,中间就是峡谷,稍一滑跌,后果不堪设想。回程的时候,妹妹往外侧看了看,有些恐高反应,在这一段路就一度头晕腿软。不过当日上山,大家可能已经迫不及待,小心翼翼走着,都平安度过了。走在这路上,大家都忍不住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我听到便借机提醒他们思考:这么神奇的自然,背后难道没有一位设计者吗?堂妹似乎想也没想,立马一口否决:这就是大自然啊,经过时间自己就形成了。我再解释:对,经过风化、腐蚀、雨水冲刷等等,自然的面貌会随着时间变化,但我的问题不是自然的变化,而是追溯自然的起源,它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呢?总不可能自己从地里长出来吧。堂妹说没想过,便问我那是哪里来的。我刚说完有一位上帝,他是这一切的设计者和创造者,某人就回过头来戏谑道:又来了,又要开始“布道”了。我们是十多年的好友,来往得多,所以这些年的确没少跟他讲福音,但他始终是如今这样拒绝或淡漠的态度。我掩起心里的难过,表示不是什么布道,只是希望他们思考一下,看到这么奇妙的自然,怎么能说没有创造者呢?然而某人和堂妹互相唱和,态度坚决一致认定没有什么创造者,这就是大自然。我便不再多说什么了,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大自然这样的美丽、有序、精细,怎么能不指向一位创造者?虽然我们并不靠这样的推论而认识上帝,但自然之精美实在应该唤醒他放在我们心里对他的认识,起码我们不应该拒绝去想一想。

峭壁以前

最终,在攀爬过竹林、灌木、草甸,甚至寸草不生的石壁之后,大约五点半左右,我们抵达离最高峰15分钟路程的露营地,开始搭帐篷,找水源。取水其实没有路,爬过去很是危险,而高处的泉眼水流极小,约摸两分钟才能取到一矿泉水瓶子的水,还好某人想了些办法,花了一个多小时,把水取回来。这时已经错过日落,天渐渐黑了。

安营扎寨 取水而归,为落霞驻足 赶牛

天黑之后,刘队和老恰张罗着烧水泡茶煮面,照顾大家填饱肚子,其他人在一旁负责搞笑,虽然很累,气氛倒是轻松。这时星星渐渐地冒了出来,铺满天空,而在远方的天边,一个个闪电惊雷如同创世之初开天辟地,气势磅礴。晚饭过后,我们一块儿爬上山顶,躺在磐石上看星星。我一个人找了个地方躺下来,头顶是无边星河,耳边是雷鸣霹雳,而侧身俯瞰遥远的山谷,竟能闻到星星点点万家灯火的烟火气息。我感到和上帝如此亲近,心中充满感恩和赞美,便反复哼唱起:“你使天空绚丽大地富足,你命江河涌流群山复苏,你使百鸟欢唱百花盛开,你赐生命绵延命令万物。哈利路亚,全能的创造主,哈利路亚,万国万民都向你跪拜。崇山峻岭向你屈膝敬拜,江河湖海为你翩翩起舞,诸天穹苍传扬你的荣耀,日月星宿向你扬声欢呼”。又思想起大哲学家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诚如斯言。

变幻壮观的闪电云

疲乏之余睡在牛群中的夜晚并不好过。山上虽然寒气逼人,但四个人挤在一个帐篷里却异常的闷热。逐渐地大家都睡了,山中一片寂静,帐篷外却突然发出兜兜兜的走动声,时不时帐篷的遮叶还被撩动起来。我担心它们一脚踩了大伙儿的头,就不敢睡了,保持警醒,和牛哥们隔着帐篷对峙起来。也不知道僵持了多久,我感觉它们并无意伤害人,只是在一个劲儿地翻找嚼食我们收在外边的垃圾,逐渐地就放松了警惕。但腿脚酸痛,地上凹凸不平,我仍然辗转难眠。大约到凌晨两点,忽然一阵难忍的头痛,我感到浑身发热,开始鼻涕咳嗽不止,惊醒了睡在旁边的两个妹妹,纷纷起来看我是不是感冒发烧了。我有点慌了神,拼命地在心里祷告,祈求明日能平安下山。本来躺了好几个钟头怎么也睡不着,情急之中祷告完竟然不知不觉就睡下了,一直到四点多被叫醒。

四点多大家纷纷爬起来等日出。我睁开迷糊的双眼,意识到自己竟然睡得很沉,感冒发热的症状也全部消退了,腿脚也不大感觉到酸痛,心里不由得感动赞美不已。大家起床后纷纷哀痛这一夜如何不好睡,并对牛哥们大加鞭挞。刘队和老恰一起来就张罗着给大家烧开水,好喝上暖身。黎明时分的气温最是低了,穿着羽绒服坐在山上吹风仍瑟瑟发抖。但这一点也不妨碍大家的热忱。天空仍是一片漆黑,星星比深夜时少了许多,而最亮的那一颗已经从天的这边游移到那边,孤闪高悬于东方。循着启明星的方向,我们登上最高峰最佳观日点。才四点半左右,另两队人马却已经占据高处,叽叽喳喳一刻不停地在大声喧嚷,打破了这晨曦的宁静,全无半点敬畏和谦卑。地平线将世界分割成两半,其上已有亮光,其下全然黑暗。我们在等待什么?大概是等待光冲破黑暗,照亮整个世界罢——那样的事情是埋藏在灵魂深处的渴望。地平线以上,微蓝的天灰厚的云冷冷的红光,每一刻都在变化,破晓在即,日头呼之欲出。然而身边的吵吵嚷嚷却让人如同置身菜市场,着实大煞风景。红光已铺满天空,日头仍犹抱琵琶半遮面,我和妹妹实在忍无可忍,立即起身下山另寻净地。路遇刘队和老恰,我播报了山顶实况,当即刘队便指引我们攀上另一座稍低于最高峰的山头——好不安静美丽!我们静静地坐着,聆听着风涛涌动如一声声赞歌,仰望着辽阔纯净的诸天穹苍诉说着宇宙无穷,等待着崇山峻岭在云雾晨曦中复苏,为万物抖动着雨露披上颜色分明的云裳而心动。我们融化在如此壮美的创造中。六点整,一轮红日千呼万唤始出来,刺透黑暗,亮彻苍穹。诚如诗篇19篇所唱诵:“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它的量带通遍天下,它的言语传到地极。神在其间为太阳安设帐幕;太阳如同新郎出洞房,又如勇士欢然奔路。它从天这边出来,绕到天那边,没有一物被隐藏不得它的热气。”哈利路亚。

启明星 呼之欲出 等日出 霞满天 群山复苏 班草来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

日出之后,山顶上的人纷纷下山。我们几个更得了清净,欢喜地走走坐坐拍拍照。我独爱山头野地上一簇簇色彩纷呈的花草,玉山金丝桃、雏菊、野勿忘草、马先蒿、泽兰、藜芦,一丛丛,一簇簇,在透亮的晨曦雨露中旁若无人地迎风绽放着,好不赏心悦目。前人讲“花能解语还多事”,其实话骨头里满是疼惜的情意罢!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信服——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野地里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这有着神形象的人呢!

玉山金丝桃 雏菊 野勿忘草 马先蒿 大麻叶泽兰 漫山遍野的藜芦

阳光越来越温暖,伙伴们也提议要下山了。我沉醉不愿归,央求他们许我在山上再坐一会儿。众人离去之后,我才终于有机会完全敞开在神面前,开声赞美祷告起来。祷告的时刻,我感受到圣灵的同在,也感受到万物欢欣敬拜赞美。那是此行最美妙的时刻。后来我跟妹妹说,与认识真理、在内室里亲近上帝的美比起来,一切美都黯然失色——那也是我彼时最真实的想法。如果我享受到大自然这样美妙的馈赠,却没有一个感恩的对象,岂不是很可悲?在感恩之中,那些馈赠才变得真实而永恒,否则,只会“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空感慨美之稍纵即逝。我又想起Laura Story一首歌中的歌词:“When I think of sunlight piercing through the clouds/That paint a perfect sky/I think of the silver lining of Your love/And I think of You/When I think of streams that weave through desert lands/As beauty comes alive/I think of the healing fountain of Your grace in my life(试译:当我想起阳光刺透浮云/勾勒美好天空/想起你爱的曙光照耀/我便思想起你/想起干涸之地溪河交织/美丽便如印眼帘/想到在我生命中你的恩典如医治之泉)”。感恩之余,眼眶微湿。起身回营之时,我便有一个感动要禁食祷告表达感恩。于是我大胆地顺从了这个感动。

云海

八点左右,收拾妥当,我们拔营下山。朋友们见我不吃东西,大为不解,也开了几句玩笑。我倒也不在意,也没有疑惑,背着塞满了睡袋和支架的大背包走在前头准备下山。下山路上出了点小插曲儿。我们几个女生走在前面,在一个岔路口选择了右边的路,走到一半,遥望对面山头,发现男生都走了那边,大为惊恐。我们停下来,拼命喊话,一开始男生让我们过去,我当时腿都软了,心里一沉,简直不敢相信。闷闷地抬起头,却看到一座挺拔的山峰上,一盘浓云环绕游走,不一会儿就散去了。我心里定了定,鼓起勇气往回走。正当这时,对面山头有人喊问:“你们是哪里的?”我们便作答了。对方估计没有听清,便回喊道:“如果你们是江西的,就走对面,如果是湖南的,就走我们这边。”我们恍然大悟。齐云山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处处都是上山路,稍一走错,可能就跑到另一个省去了。空谷中喊话倒是一次有趣的经历。

下山的路委实难走,主要是腿太酸,膝盖受力太多疼到炸裂。大家的话也不多了,各自闷着头往下走着,偶尔开开“毛主席(某人的绰号,因其形象神似毛主席)”的玩笑,笑求毛主席的“伟大光辉照耀”,好让我们有气力坚持下去。过了峭壁,在好汉坡休息的时候,队长一再劝我诱我进食,但我坚称恩典够用,不会有问题,想来他心里一定暗暗骂我有病。但我确实有分寸,如果真的感觉不适,我不会硬撑。所以直到下了山,我也没有吃东西,力量满格,得胜有余。下山的路越陡,就越难忍受,这时候大家也都相互沉默。塞了最多睡袋行李最重,前一晚只睡了两个小时又没有进食的我,除了膝盖感觉无法承受以外,竟也精神奕奕,于是开始哼起了诗歌。唱过几首之后,竟然也感觉不到膝盖的疼痛了!我便来劲了,既可以赞美上帝,又很好地转移了疼痛注意力,岂不两全其美!从发现这个秘诀开始,我便停不下来了。搜遍了脑子里的赞美诗库,唱了一首又一首。诗歌库存用尽又打开手机里存的赞美诗,跟着音乐一首一首地唱。就这样唱着,竟然毫无知觉就穿出了号称会“累死人的竹林”。后来我怕大家烦我(毕竟五音不全),便试图走在最前面,离队伍远一些,就可以大声唱了。不过后来还是尴尬地发现,他们一直都在我身后,只是我太沉醉了没有发觉。那也无妨了。

回到农庄门前的停车场,天空突然落起了大颗大颗的雨。直到回到县城,伙伴们还一度感慨起,今天下山一路有云遮挡,一点太阳也没有晒着,这到了停车场,雨就落下来了,运气真好啊。我很想告诉他们,这是恩典。然而我也知道,人们宁可相信随机的“运气”,也不愿相信“作我们随时的帮助”的全能者赏赐的“恩典”。但不相信不代表人心不需要。如路易斯所说,我们注定无法只在今生此世的物质斜坡上生存,必须要靠与彼岸世界有联系的感觉活着,在某些醍醐灌顶的时刻,我们头顶裂开一道缝隙,彼岸世界的恩典透过这缝隙滴落下来。这些滴落的恩典会引导我们去发现尚未寻见的一朵花之芬芳,尚未听见的音符之回响,尚未前访的一个国度之讯息。这是“恩典的滴落”。

这恩典的滴落提醒我——保护你的是耶和华,耶和华在你右边荫庇你。白日,太阳必不伤你;夜间,月亮必不害你。你出你入,耶和华必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

你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行。

后记:

好景处处有,而比景更重要的,永远是人。人的关系中,真诚朴实又最重要。大概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浸润于同样的山之庄重质朴和水之通透温润,所以彼此间才有不可言传的默契,即使互相挤兑嘲讽,也始终如此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吧。和谁一道,大概才是尽兴而归的缘由。离家将至,一别不知会是几年,作此拙文纪念,献给朋友们,感谢帮我圆满实现八年前的愿望,愿你们与那无上的恩典不期而遇。也留给自己,永远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相关文章

  • 只缘生在此山中

    久闻齐云山天然雕琢的美,心心念念七八年,这个夏天终于天时地利人和得以成行。登山露营归来,美不胜收的崇山峻岭,蓝天白...

  • 只缘生在此山中

    周末又读了一遍《倾城之恋》,看似圆满结局难掩悲凉底色,不明白对婚姻爱情人性看得如此通透的张爱玲为啥自己却纠结于渣男...

  • 只在此山中

    时光悄悄划过长夜,画出美丽的清晨。这个时候的清晨如水妖一般,冷艳高贵。可远观,如若离得近了便会感到不怎么舒服的...

  • 只在此山中

    吃晚饭的时候和Jane看奇葩说,这一期的辩题是关于无礼亲戚的。多数辩手的论证我都没往心里去,只有一个叫刘楠的辩手讲...

  • 只在此山中

    磨亮斧头,取下麻绳, 系好解放鞋, 喝完一碗菊花茶, 揣上几个小米馒头, 大黑狗带路, 入山伐薪去。 登彼泉岩, ...

  • 只在此山中

    在人际交往中,越长大越深刻的体会到“求同存异”的明智之处。有时候喜欢宅在只有自己的世界里,看外界风云如何变幻,反正...

  • 只在此山中

    此山,名为大黑山,相当于故乡的“泰山”,是故乡最高的一座山峰,无论在城里还是乡下,都可见远山淡影。 今日阳光和煦,...

  • 书法—只在此山中

  • 书评 | 《春分之后》,只缘不在此山中

    《春分之后》是夏目漱石后爱情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正文前有篇作家写的序言,有以下一段话: 许久以来我产生了一个想法,倘...

  • 云深不知处

    不知山之重,缘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神灵乘着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只缘生在此山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ay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