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1440字,阅读完大约需要5分钟)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大家好,我是王同学。
2022年,王同学自认为思考了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想这几个问题比学会几个具体的技能要重要地多的多的多。刚好临近年末[1],王同学就逐篇分享给大家。
中国有句古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最早可以追溯到老子的《道德经》里面的名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了解别人的人是非常有智慧的,而了解自己的人是非常聪明的。
王同学认为一个人要自知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目的。第二,是能力。[2]
目的在《人生必修课》当中,我同学已经说了,立大志是人生的必修课,只有想清楚并确立了自己的方向,不管我们的目标是走遍每一寸名山大川,或者是此身要入基督的窄门,又或者用一生去做好一件很小的事情,不管这个目标是什么,只要有了,就基本不会去做不相关的事情,即不走弯路,只要不走弯路就走上了捷径。这不是今天的主题,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回看《人生必修课》。
其次,就是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目前不能做什么,找到中间的那条线。这一部分可以理解为巴菲特的能力圈理论,圆圈的边界就是我们行事的极限。
圈内是已知的,是范围内的,是能做到的,是自己的绝对主场,只要不骄狂,在圈内行事几乎不会犯错,这是我们的生存之本。
圈外是未知的,是范围外的,是目前做不到的,在圈外行事一定会入坑,为什么是一定呢?因为能力之外的困难一定对应有能力之外的收获,如果侥幸得手一次,人性是不会允许我们停止的,这一次偶然得手的收获,一定会在下次或下下次连本带利赔出去。正确的做法不是盲目突进,而是在自己目前做不到的一侧探索,以最小成本学习,这是我们的进步之阶。
人们在内心总是会给自己画一个圈/底线/规则,但是人们总是被超越自己能力的未知所吸引着,不知不觉就越过了自己划定的规则,这很正常,贪多是人的天性,而更理智的做法则是不要惦记自己能力之外的东西,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动贪念,牢记那样做会导致灾难。相信自己无极限之类的鸡汤,是要让我们不要自我设限,要敢想,而不是让我们贸然去做。
还有一种情况,与上面的情况恰恰相反。有一些人总会说,“工作五年之后,请承认自己的普通。”“请坦然接受自己的普通,就像小时候我们接受了自己的父母很普通,长大以后我们要渐渐接受自己也很普通,以后大概率还要接受自己的孩子也很普通。”这种观点乍一听似乎很正确,但往往把人倒向错误的方向,以本文的观点来看,这种说法也是错的。这种观点总是把人带入过渡自谦,甚至自卑的程度,这会让我们失去很多原本应该属于我们的机会,那样未免太可惜了,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要敢于主动出击,收获自己应得的。
不要好高骛远,觉得自己很厉害,也不要妄自菲薄,觉得自己太普通。要实事求是,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能做的事情,以及中间的那条线,然后根据需要逐步探索试错,增加自己的能力。这样我们既不会因为贪多而犯致命错误,也不会因为错失本该属于自己的机会而悔恨。所以,古人才会说自知者明,能够清楚了解自己的人是聪明的。
最后,以《西游记》当中的一句台词结束,孙悟空在地上画了一个圈,然后对着圈内的师傅和师兄弟们说,
老孙画的这圈,强似那铜墙铁壁,凭他什么虎豹狼虫,妖魔鬼怪,俱莫敢近。但只不许你们走出圈外,只在中间稳坐,保你无虞;但若出了圈儿,定遭毒手。千万千万!
越长大,越觉得猴哥画的这个圈儿和这句台词特别神。
祝勇猛精进,心想事成。
王同学
2023.1.6
[1] 我说的是春节。
[2] 目的,类似于哲学三问当中的我要去哪里?能力,类似于哲学三问当中的我是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