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715715/b4809e28b78e818e.jpg)
这句话是看完杨绛女士所写的《我们仨》后,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读起来莫名的感动。
1997那年,她最亲爱的女儿阿瑗去世,白发送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还没有消散,1998年,她的丈夫钱钟书也离她而去,从此“我们仨就失散了”,在这一段里,杨绛写下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我一人了。
文字真的很质朴,没有任何华丽的言语,但是我确看到了一个母亲和妻子最沉痛的叹息:余生再无觅处。是啊,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人离她而去,生命的色彩也从此再无任何斑斓。
有人说看这本书时觉得特别无聊,完全就是一篇平白无奇的生活记录。起初我选择阅读,完全是因为钱钟书的《围城》,看完后真是拍案叫绝,文章后面有他妻子杨绛对钱钟书写小说一些小趣事,让我对他们生活更是增添了一些兴趣。
《我们仨》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讲钱钟书和她女儿生病的事情,文字写法真的有点拍电影蒙太奇的感觉,有种雾里看花的错觉,可能回忆会触景生情,不愿意过多回忆那段生活。
第二部分是讲他们夫妻相识相恋结婚后的场景,因为那段日子两人在一起,加上女儿的出生,三个人在一起,不管生活多么艰苦,日子总归是快乐的,所以文字也分明的活泼明朗的,将生活中一些小事情写得生趣盎然,不过因为女儿离世让一切快乐最终嘎然而止,只留下一声空悲切!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觉,夫妻之间不仅是要门当互对,更重要的是精神上互相登对。钱钟书和杨绛两人都是高知识分子,都读书成瘾,对知识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所以哪怕是文革那段黑暗时间,他们也能以书为伴从中寻找快乐,互相掺扶走完这一生。所以夫妻之间真的要有共同语言才行,不然很难走远。
还有一点书香门第真的是会传染的,钱钟书的父亲对知识也是有很深的造诣,所以对儿女的教育要求很高,钱钟书的兄弟姐妹出国留学兄弟多,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整个家族的氛围都是以教育学习为主,在那个朝不保夕的年代,能有这样的思想真是难能可贵啊!有一段话特别印象深的就是钱钟书的爷爷100岁冥寿,分散在外的兄弟姐妹全部聚首无锡老家,当时我让我想的中国魂也不过如此,动荡年代,重要的家族仪式一个也不能少!所以这样的书香门第家族定能长盛不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