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白话劳动法合伙人——朱国丰编写
▼
最近微博曝光,一位北京本地求职者在求职时遭遇外地企业的地域歧视,乍一看似乎不敢相信,不是都一向是本地人歧视外地人吗?这不科学啊。
但是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在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规律面前,本地人or外地人,其实“一视同仁”。
▎本期探讨话题
1、 反向地域歧视凸显社会人文冲突
2、 城市化进程中人的身份意识终将淡化
3、 资本面前人人平等
4、 资本也没有高傲的理由
5、 第三方用工只是法律问题吗?
- I -
反向地域歧视凸显社会人文冲突
自去年开始的各地“抢人大战”似乎还没有停下脚步,谁知“地域歧视”这个老话题又被翻出来成为谈资。只是与之前歧视“黄泛区”人民不同的是,这次被歧视的竟然是作为“皇城子民”的本地人。
看似矛盾的逻辑后面,其实是更为深层的社会人文冲突。在以往的劳动法实践中,我们看惯了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排斥、外地人之间的相互非议,而这种外地人对本地人的“反向歧视”尚属首次。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反映,是个人在通过互联网获得平等权利、均等机会、无差别信息后,个人心理构建上的平等意识不断增强的结果。这就必然导致,不同群体的社会意识在一定时间内的冲突。
- II -
城市化进程中人的身份意识终将淡化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嬗变。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劳动关系也不可避免的将要做出因应调整。
而作为劳动关系基础的用工形态,也必然从身份标签式的临时工、外聘工、兼职工被重新定义为技能工、时间工、智力工。
无论是作为组织的企业,还是作为个人的劳动者,资本与人力资源结合的方式必将在资源高度积聚的场景下重新调整。
- III -
资本面前人人平等
无论是地域歧视还是反向地域歧视,其实都是企业或者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先验论”的表现,是招聘验证环节缺乏手段和技术的无奈和尴尬。只是有些企业把这种地域歧视固定化、扩大化,甚至达到简单粗暴的程度。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是最基本的法律原则,也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在招聘用工方面,笔者认为应当坚持“资本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即管理者既不要随意给应聘者先设标签,也不要因为某些功能上的差异而形成管理的前置意识。
- IV -
资本也没有高傲的理由
挑起地域歧视的往往是企业,是代表逐利的资本。然而资本与人力资源一样,都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组成要素。孰优孰劣?孰高孰低?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当下各地人力资源产业发展迅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力资源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和评估。人力资源正在通过自身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得到尊重,获得其应有的地位。可以想见,未来在人工智能与人力资源的竞争与冲突中,人力资源个体价值在被放大的同时,其整体利益也在同步扩张。
- V -
第三方用工只是法律问题吗?
事件发生后,北京盒马迅速做出反应做出声明。重大事件的危机公关水平其实更能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
北京盒马重述了不允许地域歧视的价值观,进而指出从事相关不当行为的是第三方合作的外包劳务公司的兼职员工。
虽然从法律上,第三方外包公司可以用以屏蔽相关法律责任的追究,但是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而言,法律风险只是整体风控的一部分。即使再高级的公关文案,也很难让公众不产生关联性的想象。
在当前人力资源服务业风起云涌之际,企业选择供应商、合作商、承包商的时候,不能仅仅从法律上考虑,更多地需要在企业管理能力、价值观取向、政策法律执行等多方面考察,接受公众挑剔的眼光。
权责声明
本文不构成具体的、特定的法律意见,如有任何疑问或问题,请与助理小白(微信号:lawyer-byl)联系或在本公众号留言;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如您觉得本公众号实用,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