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工作原因需要搬办公室,这是我最害怕的,因为随着工作年代的延长,自己的办公室的东西越积越多,虽然每次搬的时候都发狠做一次彻底整理让自己的办公室更有系统性,残酷的事实就是扔不到多少东西,看看这也想留看看那也想留,结果是浪费了很多时间最终几乎还是原封不动地从原办公室搬入新办公室。这次想到罗胖的硬派知识脱口秀《知识就是力量》的广告语,人生一切难题,知识给你答案。于是到得到搜索了相关课程内容,发现原来整理的学问还是非常丰富的。
首先,整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每个人的一生中要有几次全面的整理,尤其对于我人生已经过去了一半的人,价值更大,体现为:1、整理收纳不是简单的扔东西和归置物品,而是一个决策和判断的过程;2、整理不光是对物品的取舍,更是审视自己人生的一次机会。
其次,整理的概念我们要清晰。全称应称为整理收纳更全面准确,它是有先后顺序的。一是先整理,有选择有意识保留合适的物品;二是再收纳,物品的摆放要具有逻辑结构,达到随手归位,方便生活的效果。
再次,对整理研究最深运用效果最好的国家应该是日本,我记得曾有一本书名很吸引我《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前两年流行的一个词也是发源于日本~断舍离,古典的《超级个体》里曾对这个词做了解释。断,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少买(断);舍,就是舍弃多余的废物——多扔(舍);离,就是脱离对物品的迷恋——不执迷于物欲(离)。
第四,无论是整理收纳还是断舍离,其作用都是很明显的,1释放空间,2注意力减负,3提高决策能力,4提升个人形象,5提升幸福感。这几点我不展开,大家应该都能理解。但是,其实整理还有一个隐形但非常重要的作用:认识自己,即可以通过收拾东西,观察和修炼自己清零的心智模式。你要从当下是否有用的角度,决定一个物品的去留。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通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形象就会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有这么几种情形,比如:
“双11”结束,你是不是发现自己买了好多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你也许是没法拒绝自己或者别人诱惑的人。
你是不是发现虽然衣柜堆满了衣服,却总也找不到一件能穿的?——你也许是一个过于念旧不愿意更新的人。
有没有觉得家里到处堆满了物件太拥挤,但是又觉得每个都没法扔掉?——你也许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
这个过程你是不是在认识自己,和自己对话,在思考在决策,在提升自己的认知和心智。
最后,具体的方法,还是有点复杂的。需要单独再写一篇文章。大体步骤是,1不断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发现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2通过审视,你关注的重心从物品转换为自我。你在对物品的整理中,重新认识、发现和肯定自我。3把物品替换为你自己“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把真实的自我固化到生活里面去,你的精神面貌也会有所改变。
最后的最后,借用一句话激励自己,开启人生的整理和收纳有两个最好时间,一个是岁末年初,一个就是现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