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迟子建的散文,感受诗和远方并不遥远,她的漫天飞雪和姹紫嫣红里有一股暖意融融的馨香。
合上书本,仿佛走进了她的故乡,脚下白雪茫茫,廊檐滴水成冰。漫长的冬天从十月份就开始了。这里更显炉火可亲,家家户户的炉子都像是会唱歌的音乐盒。材火噼啪噼啪的炸裂声响,串成冬天最温暖的音乐。
故乡的春来得晚而且短。廊檐下的水滴,脚下的泥泞是他们深冬里的期待,因为春最先从这里开始。当雪慢慢消融,城市从冰雪中走出来,久别的泥泞也只是为大地添了一道色彩。太阳还显娇羞,水滴已从廊檐滴落,一不小心落进你的脖颈,你“呀”地一声尖叫,只一声,仿佛就唤醒了沉睡的冬。春来了,一丝冰凉,一份喜悦!
时间是悄悄行走,缓缓流去的。日历一天天翻过去,旧去的时光越发厚重,轻翻的每一天都是沉甸甸。时间没有双脚,但走过的每一步都留下痕迹。曾经我以为钟表盘里的电池就是它的痕迹,可是后来明白,没电的时候它依然脚步不停。它的双脚可驻足每一块地方,并在不小心的时候让你发现。你记得头上的银发是几时生的,眼角的细纹是几时长的嘛?你记得自己是何时长大的?爸妈是何时老去的嘛?走散的朋友,逝去的亲人;年年岁岁不同的面庞,日日月月不同的陪伴…它温和地走进你的生活,悄悄地与你对话。
一本日历翻完,年也就到了。火红的年应该有份特别的记忆,于作者,是父亲亲手做的那一盏灯,那就是父亲给予的最好礼物。如何选一个空罐头瓶,如何用热水去掉瓶底,反复的实验很多次,成功以后带给她如何的惊喜。她清晰地记得制作的过程,每一次想起都体会一场深深的父爱。长大后的很多年,她再也没有收到灯的福气了,年似乎也就没那么妖娆迷人了。父亲的灯,是期许,是父亲为她点燃的光明之灯。在父亲离开后很久,她给父亲做了第一盏灯,永永远远守着父亲,虽灭犹燃。
写父爱,多深的语言都觉肤浅,多华丽的语句都觉苍白,可在她的文章里,父爱就是简简单单做一盏灯,每年一次,读来却让我阵阵感动。那双粗糙的大手如何诠释这份深沉、细腻的爱,在精心的制作里,在柔软的灯火中,在微笑的眼神里。
写故乡的吃食,写年年依旧的菜园,;写餐桌上亮闪闪的蔬菜,写山上采不完的野果;写雪夜下长眠的雪山,写黄昏里拢起的蚊烟。她的那一缕乡愁,不浓不淡,填满了童年的记忆。
立足于故乡,却远不止步于故乡;浓厚的亲情,却舒缓流畅。不觉在她的文字中,与之一起爱上北国纯粹的冬天,雪国温暖的炉火。
![](https://img.haomeiwen.com/i27506482/2f167204f42c90e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