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掌柜

作者: 素心清浅 | 来源:发表于2023-04-18 19:36 被阅读0次

    工人们都说他是个好掌柜, 管吃管喝还不拖延工资 ,他掌管着几乎全村人的地,他叫樊云兵,是个好掌柜。

    民以食为天 ,农民靠天吃饭,自古以来,莫不如此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 时代的发展,农业种植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在山西省山阴县北王庄村,樊云兵是亲历这个过程的人。

    樊云兵出生在六十年代末期的山阴县北王庄村 ,从小就会种地,也喜欢种地,更热爱这片土地。结婚以后, 靠着分到手的八亩地  ,生活很是拮据。出外打工, 又放不下家里的妻儿老小。于是,低头种地 ,在有限的土地上刨出更多的生活费成了樊云兵的生活目标。

    北王庄自古是出产“鲜韭花菜”的地方,曾经的北王庄就是一个地主的菜地,樊家祖上在这个菜地靠看菜园繁衍生息,并世世代代掌握了种菜的技术,都种的一手好菜。樊云兵也掌握了这门绝技 ,各种蔬菜种的好,也长得好。

    菜好不等于能卖出去, 周围的消费力是有限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樊云兵虽种得一手好菜,天天早上四点起来辛苦耕作,菜长势也好,收货颇多,但是,卖不上好价钱,养活一家大小也成问题。于是, 素有担当的樊云兵开始绞尽脑汁想办法,他想起爷爷辈的人都担着担子出村去走街串巷地去叫卖 ,他就想自己何不也出去叫卖 ,周围的人都能吃上北王庄的好菜,但是,往远了的人就吃不到了 ,北山,西山的人更是吃不到, 既然他们下山困难, 那我就上山给他们送去。何况 ,北王庄的菜在山阴县是远近闻名的 ,不愁卖不了。

    他相信自己种菜的技术,也自信自己菜的质量,油绿鲜嫩的各种菜看着也喜人, 这样的菜配得上好价钱,北山有煤矿,卖个好价钱应该不成问题  ,他现在有自行车,不用学爷爷辈徒步出去卖,于是, 他约了几个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出发了, 去北山,去西山,道路崎岖,山高水长,樊云兵费力的蹬着自行车,  带着满满两箩筐菜出发了,这一去,他发现了商机 ,的确比在家门口卖得好, 于是,他天天蹬着自行车去北山西山卖菜 ,甚至最后发展到出山阴县去右玉县,平鲁县卖菜,一天能挣二十元。

    二十元,在九十年代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但是 ,接连出生的孩子压的他喘不过气,养家还是困难,销路有了, 只有扩大再生产才能挣得更多收益,因此 ,他就把注意力又转移到扩大土地上了。

    当初只分得8亩地,到哪去找地呢?正在他思考出路的时候,发现村里有老弱病残,出外打工的人家土地无人种, 都荒芜着,在夏天一望无际的绿地里,那些荒芜的土地杂草丛生, 让热爱土地的樊云兵很是惆怅 ,可惜。他脚踩着家乡的这片热土,爱惜的想,这能种出多少粮食呀?岂能就此荒着。

    他走访了这些人家 ,希望他们把荒着的地让他来种,他付租金,或者付给他们秋收后的粮食。于是, 一拍即合, 荒芜的土地重生了庄稼,他重生了希望,租户有了额外收入,这是三全其美的办法。

    有了土地, 樊云兵干劲更足了,他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 开始把浑身的力气用在了种地上,每天四点起床,用秤杆浇水种地,一桶一桶, 靠着臂膀的力量, 把水从井里打出,再倒在水道里,等水道湿透后,水才能进入地里,他还得忙着汇地,这样下来,年轻的他也感觉身体吃不消。

    出外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慕名寻找他接受的荒芜的地也越来越多,按照传统的浇水汇地他认为已经不可行了,他又开始思考出路了。

    随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推进 ,村里打的井多了 ,用上了电管井,电闸一开 ,白哗哗的水就流出来了,如同狂喷而出的水龙, 奔腾万里,让他解放了劳动力!

    这样 ,樊云兵不仅扩大了再生产 ,解放了劳动力 ,还赢得了收益,他成了村里的“有钱人”。他买了三轮车 ,开着出去卖菜 ,钱也滚滚而来了 ,他的生活已经不成问题了,他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脱贫。

    有资本了, 运作就好操作了,随着村里开发盐碱地工程的推进, 他又接受了很多盐碱滩地。因为只有他有能力开发这么多的盐碱地。同时 ,又自己掏钱打井 , 把村里的旱地改造成了水地。

    地是多了,投资也就大了,养好盐碱地需要大量的农家肥 ,而农家肥比化肥还要贵,杀虫剂 ,杀草剂,杀菌剂,种子费,七七八八加起来是一项不小的开支。他的收入全部投进去, 但是,那一年,他赔了。

    他按照传统种菜,种的菜多了, 市场行情不好了, 卖不出去 ,菜都烂在了地里。他心疼的看着那些烂菜 ,想着得改变思想 ,不能说我们的菜好 ,就种菜, 也要改种一些粮食,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怎么种粮食呢?他想玉米一直是畅销的,本县的支柱产业是奶牛业, 奶牛需要吃玉米,他就把种玉米作为保本产业,把百分之五十的地都种上玉米, 盐碱地适合种小杂粮,他把盐碱地种上小杂粮 ,以前的水地还继续种蔬菜,这样,他可以平衡收益, 不至于来年血本无归。

    地多了,他更需要每天早上去地里转悠,看看那个长势好,那个长势不好。蹲下身去,细心观察长势不好的幼苗的原因,针对问题, 及时救治。他常常看着满眼绿色的庄稼地,想这不仅是我一家人的希望,也是一村人的希望,有多少人的土地在他手里,靠着这些地贴补家用,特别是那些老弱病残的人 ,还得靠着它们吃饭 ,他一定要下辛苦费心思管理好。

    即使在冬天, 他也是早上起来,去地里转悠,看看那块地板结的厉害,需要怎样改进, 去年种过土豆地方要换成种植其他作物,一块土地不能年年种一种农作物,需要轮开来种,这就需要他费心思规划一番,以备来年春天一到,迅速开展工作 ,及早准备种子,农药。

    他看着这片一眼望不到头的他打下的万亩江山,常常像小时候一样习惯性地躺在地里,闻着泥土的芳香, 吹着怡人的风,看着蓝天白云,思考新的出路,地多了,电管井浇水也跟不上发展了,水通过水道,漫向田野,不仅浪费水资源, 而且土地水土流失也厉害,种子播种, 农药播撒 ,大面积除草, 传统的农耕方式已经不适应了 ,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只靠他雇的上了年纪的几个老人,手段的落后已经跟不上大面积种植发展需要了。

    通过多方打听,查询,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忙,樊云兵用手里的钱,一步步发展农业机械化。他先后购置了遥控飞机,大型播种机,收割机, 施肥机等等,喷灌设施,滴灌设施,解决了人力不够的问题, 也能扩大生产了,但是,投资这些固定资产让他又囊中羞涩了。但是,他想,只要有辛苦 ,有技术 ,不愁发展不起来。

    除去这些固定资产的投资,每年春天各种费用也多了,每年需要几百万,如果种不好,来年就会赔大了。一家人的吃饭也会成问题,所以,更需要他思考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

    好在樊云兵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熟悉土地, 种植技术过硬,又靠着这些年的实践, 打拼,他也总结出从种植到销售的经验,靠着这些经验技术的积累,他的土地种植发展日趋平稳 ,由最初的八亩地发展成现在的万亩良田。种植的品种也日趋丰富,销路也在一年年的诚信和品质好的声誉中打开了,他都不用自己开车出去卖了 ,都是各地的大卡车上村收购 ,有的远销广东福建。

    樊云兵完成了致富。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不忘带领其他村民共同发展,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提供技术支持,这样,朋友多了 ,路也更宽了。在搞技术的同时,不忘思想也与时俱进 ,成为了新时代的有思想的新农民。

    与此同时,樊云兵也成了农民企业家,荣获了各种奖项。在物质满足后,他又获得了精神食粮。如今,身心俱佳的他踌躇满志 ,更加自信的想要继续发展他的农业。

    几个孩子都已经考上大学,有了工作, 定居在各大城市 ,经济上已经不需要他了,他更无后顾之忧了, 可以甩开膀子干了。只是,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他已经算村里最年轻的一批人了。他带领的工人也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未来的土地靠谁种,他的接力棒要交给谁?这是樊云兵最愁的。

    在他的大食堂里,他一边用手机测地温,一边说这里工人们可以到食堂免费吃免费喝,几个工人们戏称他是他们的好掌柜,他却说我的发展不是我一个人的能力所致 ,这肯定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帮忙支持,也离不开村民的信任, 特别是老村长和新支书的方方面面的支持, 他们才是我们这个村的好掌柜。

    我想他们都是好掌柜, 掌管着这个村的生活问题,守护着这片土地, 静候游子的归来!

    哪里都是发挥能力的天地,哪里都是施展才能的地方  ,那里都能当掌柜 ,就如樊云兵 ,就如老村长,就如新支书。

    归来吧!游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掌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wc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