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嗨,大家好,我是于添翼,目前在一家书店做首席数字官。
算起来,我是从2004年开始做OA/ERP/财务软件等系统集成软件实施的,至今也已经快十六年了。
这么多年在这行业摸爬滚打,被质疑过,被冷落过,被怼过,甚至还签过对赌协议,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下,我作为一个“数据追梦人”在这一路上的艰辛往事。
我在2017年就开始接触帆软简道云了,最早是因为钉钉,后来发现钉钉+简道云这个逻辑特别好用。
虽然我本专业不是学编程开发的,但这套方法论很适合自己从业务层面入手,快速落地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不需要任何代码。
尤其在2018-2020年这3年时间里,不仅影响了我的老板,我的同事,我的员工,也影响了身边更多的人。
以往IT部门常常被贴上是个花钱的部门,只能被动的完成业务需求。而业务一贯的怀疑是“行不行?到底能不能用?不会又需要几个月吧?需要追加多少预算?……”一堆质疑砸过来。
记得刚刚到现在的企业时,老板面试时直接就问:“你这个DT到底能做什么?数字化转型具体怎么做?数据怎么沉淀?你能解决我哪些需求?……”最后甚至问我:“你敢不敢没有工资先干一个月?”
我冷静的想了想,坚定跟老板说:“没问题!给我足够的时间、资源、权限和试错机会,我来挖需求、做方案并交付落地。我们签个对赌协议,做不到我这月不要工资!”老板和我随即一拍即合。
豪言壮语是说出去了,可具体从哪下手,哪又是刚需高频的痛点,我还没有什么头绪。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乎撸起袖子就开始寻找突破点。
我想到,自己作为面试候选人经过一轮轮面试过来,感受到整个流程的繁琐和低效,甚至似乎整体招聘流程SOP就没有,随即决定先从人事招聘这个点入手。
第二天,我立刻找到HR部门了解情况,并在之后某次招聘会全程跟进了多遍。
HR部门不仅需要收集来自各个招聘渠道来的简历,还要逐个联系告知,面试者到现场后再填写纸质简历表格,面试官现场又需完成2-3轮甚至更多的面试,最后成堆的纸质简历就那么放在档案袋中等待被再次挖掘。
“这也太OUT了!”我当时想,“都2018年了,难不成还能被几张纸给难住?”于是,说干就干,作为一个老IT人,我一直坚持主动终身学习和亲自实践开发。
我把原来的纸质简历用简道云开发成支持外链的云流程表单。每个邀约HR通过外链扩展拥有自己的专属链接,再发布在相关招聘渠道中,候选人直接在线成功提交表单后,简道云自动推送钉钉提醒信息给HR。
HR在线下招聘会前落实候选人,并在现场与已提交电子简历的候选人对接。确认后,HR直接把电子简历推送给面试官,面试官使用手机、PAD或笔记本电脑即可进行面试,完成面试后直接进行评价。
所有面试结果和流程全部沉淀在公司系统内,候选人、HR和面试官全部可实时获得直接结果。
整体面试效率不仅大大提升,所有数据也全部实现沉淀和无纸化。而这一切,对于我一个刚入职公司的新人,又面对一个系统不完善的项目,从需求挖掘,到开发应用,直至交付实施初版,整体花了也才两个多周时间!
挑战成功了!老板得知后,颇有些意外和惊喜。我不仅成功打消了质疑,也在不久后的年会上被正式任命为公司“首席数字官CDO”,开始全面负责企业数字化转型,2019年也被定义为“DT元年”。
现在想想,当时签下这个对赌协议,虽有些风险,但我自己告诉自己只要找到需求的本源,坚定不移地努力挖掘和实践,自己肯定不会输。要相信自己在这个行业累积的经验和职业敏度感,告诉我自己:“我,一定会成功!”
作为公司的CDO,也作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我结合钉钉制定了四个战略目标“人、财、物、事”。先用钉钉+简道云进行推进,人力资源中的“人”是数字化转型的第一道关,后续所有需求和管理会陆陆续续纳入进来。
我始终坚信,技术一定不是最大的困难,而如何把业务语言完整且有效的翻译为技术语言,如何以用户视角来进行开发和落地,才是我真正要关注的!
2018至2020年的三年多时间,早期由我自己,后期与团队一起陆续完成了30多个数字化项目,小到一条个人考勤打卡记录,大到十几万人参与长达180天的在线教育项目,我和我的DT团队都陆续顺利完成了。
我个人不仅如期达成2019年DT元年目标,也培养出了一个建制完整的数字化团队,更在企业数据探索与挖掘、数据清洗与治理、数据分析与展示等多个数字化应用领域,探索出一条符合企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DT,这标签被深深地刻在我和我团队、企业的基因中。
在这个行业起起伏伏十六年,我也曾怀疑过,也曾迷茫过:“我是一个合格的数字化职业经理人吗?我能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真正的转变吗?我一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这个行业对于数字化的认可吗?我的数字化梦想能实现吗?……”
我们都是数字化之路上的前行者!我们都是为了实现一个又一个数字化解决方案的践行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