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听说驴友们要去登昆山髻,而且要在山上露营,突然兴奋起来。小时候,昆山髻给我的感觉是神秘、神奇与富饶,并为此自豪,而现在听到昆山髻这个名字,却倍感温馨与亲切,她作为故乡的代名词,在思乡梦里,经常有她那高大的身影。已经二十多年没有登上过昆山髻了,晚上,想象着明日重游昆山髻的情景,迟迟难以入睡……
登临体验苦中乐
20日早上七点,十几个驴友乘车到前垅村,由此步行前往昆山髻。开头沿着机耕路走,觉得比较轻松,之后走过难行的沼泽地,沿着一座山往上爬,快到山顶时似乎方向不对,又转折从另一座山下去,穿过一小段沼泽地,再往一个小山头向上爬,半小时后,昆山髻遥遥在望了,只见一条蛇形的机耕路来回曲折由山的半山腰盘旋直达昆山髻顶峰。看到目的地就在眼前,我们便放慢了脚步,边走边观赏远处的景象,于下午2点半到达昆山微波站。
我登过登昆山髻十几次了,以前都是从自己的故乡——广胜村出发,沿着昆山髻的东面往上攀登。东面那田园,那山路,那石头,那草木,似乎都散发着一股人情味,给人温柔友好的感觉。这次从昆山髻的西面攀援,开头的路途有点乱,我们走在前头的六个人沿着通往西亭村机耕路走了三里后,后面的人却说不往那条路走了,六个人又回头,跟上了另一条路。到了昆山髻脚下,那蛇形的机耕路竟是十八弯九连环,虽然降低了坡度,减少了登山的难度,但却不比走原来的山路来得亲切与舒坦。原来的小路曲而陡,但行走时,脚可以踩在小石头上,裤脚拂过柔顺的野草,带走几缕野花的芬芳,怀着几许诗意,心与自然融在了一起。如今,机耕路的开辟,汽车上下畅通无阻,昆山髻原有的神秘色彩已荡然无存。加上微波站的建立,顶峰矗立着几个参差不齐的转播塔,原来的自然景观之美亦被扭曲,更破坏了几十年来昆山髻在我心中那美好而神圣的形象,不禁心生感慨啊!
快到山顶时,我们看到了一座正在修建的尚未封顶的“白鹤仙爷庙”,正厅两边各有一个小厅与之相通,成对称布局,规模颇大。原来的“白鹤仙爷庙”小巧玲珑,占地不到两平米,不到一米高,现在还立在鹰嘴崖边。传说鹰嘴崖中有个藏宝洞,里面有无数金银财宝,藏宝洞正含在老鹰的口里,而这只巨鹰随时都有可能衔着财宝飞走,唯一能够降住雄鹰的,是一只修炼成仙的白鹤,于是人们在鹰嘴崖旁建造了“白鹤仙爷庙”,供白鹤入住,以镇住欲飞走的雄鹰。其实,由东往西看,昆山髻的山形就是一只体型庞大的巨鹰,一个小小的仙爷庙怎能镇得住呢?
关于昆山髻的来历,还有这样一个传说:一个炎热的夏天,村民们正在收割稻谷,忽然乌云密布,雷声大作,下起了狂风暴雨。洪水淹没了田地,大风掀翻了屋顶,村民们的生命也岌岌可危。正当人们绝望之时,一只神鹰从天而降,面朝西北方,用巨大的翅膀挡住了猛烈的西北风,并张开巨嘴吞噬那急骤如箭的雨柱。一时间,风停了,雨住了,乡亲们的生命财产也保住了。可是神鹰由于吞食了过量的雨水,身体过分膨大与沉重,再也无法飞起来了,于是就化作一座巍峨矗立的大山——昆山髻,从此庇护着乡民们安居乐业,再也不受西北风的侵扰了。
两个传说雄鹰的形象截然不同,但我则喜欢雄鹰的正面形象。
行程中天气阴到多云,无风,闷热,到了微波站下,则阵阵凉风袭来,顿觉神清气爽,大家冲了澡,洗了脏衣脏鞋,在员工的宿舍门前,凭栏向西眺望,观赏落日。一会儿轻雾从远处飘过来,带来了丝丝细雨,暂时遮住了日光,眼前一片迷蒙。不久,又一阵风吹散了雾气,夕阳露出的脸庞,显得清新无比,一座座白里透黑的云山罗列于夕阳之下,映着微光,千姿百态,极像温顺可人的女子。远处镶嵌于群岛之间的翠屏湖辉映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幽雅而宁静。接着又一阵雾漫过来,又忽的被风吹散,如此往复,天地间忽而迷茫笼罩,忽而清澈透明;人也一会儿如腾云驾雾,飘然若仙,一会儿凭高远眺,虚怀山水,感受着气象万千的奇妙与缥缈……七八个小时走路、攀登所带来的疲惫此时已经烟消云散,静静地沉浸与大自然美景所带来的愉悦之中。
此时,驴兄驴姐们,忙着准备晚餐,他们的高超手艺和奉献精神令人敬佩,每次大家用完餐后,他们还要忙着洗刷收拾餐具。夕阳落入西山背后时,我们在温馨的气氛里享受了一顿清香可口的晚餐。
参加登山协会数年,有几点感受颇深:驴友的共同特点就是性格犟,在没有路的地方,非要踩、闯、钻、挤出一条路来。而这时的丛林、荆棘、藤蔓、芦苇、蕨草等,似乎也想考验一下驴的能耐与脾性,尽管驴们低头哈腰,它们却常常勾住驴的帽子、衣领、袖子、衣襟、裤脚的不依不饶,甚至对那美丽白皙的肌肤也毫无怜悯之心,惯用它们的“绝技”,采取刺、割、抓、锯等方式,非要把你弄得伤痕累累不可。而驴们此时的脾气特好,而且灵活机动,能屈能伸,左躲右避,越过重重阻碍……
驴群的可贵之处在于乐观与团结,无论路途多么遥远,道路多么曲折,山势多么陡峭,几乎没有人喊苦喊累的,倒是有几个幽默风趣,善说笑话的,一路谈笑风生,忘却了攀登之苦。在驴群中无论男女老少,都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在驴头的带领和协调下,团结成一个集体,亲密得形同兄弟姐妹。
驴群组织严密,装备齐全,行程中几个骨干分工明确,有的开路,有的断后,有的在中间,相互间用对讲机联络通报情况,确保群驴们的安全。群驴一般很守规矩,一切行动听从驴头指挥,步调一致。他们很有社会公德心,吃喝所余垃圾都自行带走处理,从不乱抛乱扔。不过,有时经过瓜田李下时,为了充饥解渴,他们偶尔也会不拘小节,顺手“牵羊”,但绝不是有意的偷,果园的主人见了也会默许的。这次我们就在登山口渴之时就尝到了西瓜、桃子、油萘和李子,但大多是果农收成之后所剩之物。
说到登山的苦与乐,驴友们体验最深。就如夏日登山之苦:烈日当空,汗流浃背,腹肌口渴,脚酸背痛,气喘吁吁,有气无力,如若正逢山高路险,目的地却遥遥不知所在……体力与意志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登山之苦,不是所有的人所能承受的,同样,登山之乐亦非所有的人能够体会到的。登山之时可以边走边欣赏着路边美景,当烈日暴晒时,飘过一片云朵,当挥汗如雨时,吹来一阵清风,当饥渴难耐时,遇到一口山泉;穿越丛林时看一丛鲜花,尝几颗野果,静听着鸟儿清唱,惊叹着松鼠流窜……当你登上高峰之时,临高望远,人间大地气象万千,一切美景尽收眼底。此时的你疲劳尽消,心里充溢着欢欣与难抑的诗情画意……
望乡难圆思亲梦
吃过晚饭,我独自从石阶拾级而上,登上了昆山髻的顶峰。顶峰上高高矗立着电视转播塔。我站立塔旁向东眺望,山脚下就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那熟悉的山峦、熟悉的河流,熟悉的村道,那卧在盆地中的熟悉的村庄……所有这些在我的梦乡里如同电影般不知重复播放过多少遍。遗憾的是,我家老屋被茂密的竹林遮住了,见不到她的身影,但可以想象她古旧而磅礴的风貌。我一直为她感到自豪,只因为她是我敬爱的爷爷亲手盖起来的,而且是全村最大的房子,占地近一千平米。房子北面靠山,三面有宽阔的水田环绕,水田间一条小河由西向东穿过。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伴着我度过了无数美好的时光,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
思乡是一个情结,一份美好的情感,而思念已故亲人,则是一个残缺的、永远难圆的梦……
此时,遥望屋后的那片竹林,我不由想起了我敬重的大伯……他在我的儿时的记忆中是一个具有神奇色彩的人物。大伯小时候上山砍柴回来,不小心连人带柴掉进了一个冰冷的水潭,之后高烧不退,得了中风。中风后左手左腿都残疾了,大伯的左掌变形,左小臂向外拐并别到身后,左脚不能直立,更不能行走。大伯走路时,总是先用右脚迈开一大步,再用左脚往地上一点,随即右脚马上跨出第二步,如此循环往复,一步步非常艰辛然而顽强地地丈量着人生的道路。但是,大伯总是自食其力,从不过分依赖别人。他几乎每天坚持体力劳动,经常带着我们兄弟上山下田。大伯的右手强劲有力,拿起柴刀会砍柴,拿起锄头会垦荒,肩上能跳百来斤的担子。山脚、溪畔那一层层园地,就是他带着我和弟弟开出来的,而后又种上了水果、番薯或青菜。大伯平时还能下田拔兔草、捉泥鳅、摸田螺,还经常帮家里煮煮饭、喂喂猪之类的,在我的心目中大伯与正常的体格健全的人没什么两样。
我八岁的那年夏天,大伯带着我和弟弟到远处的山上,挖了三棵竹子,一人一棵扛回来,种在自己后山新开垦出来的园子里,第二年春天生出竹笋,经过几十年的繁衍,竹子一代代长粗长长,一棵棵长达十几米高,连成了蓊蓊郁郁的一片竹林,也就是此时我站在昆山髻之巅所看到的那片掩映了老屋的苍翠竹林。
大伯读过私塾,学过《易经》,以自己的所学,他义务为乡亲们占卜算卦,喜丧事择日,选择墓、宅基地。大伯喜欢看书,小楷字写得特别好,借来的书看好后,就用毛笔一笔一划抄下来,抄成一本又一本,我很欣赏他的耐力和清秀的字体。大伯看书很认真,边看边默默地记下来,他常说:“凭书讲,享有福的饭”。他就是根据书里所说,为人所选的房址或坟地都有好风水,都能吉祥保平安,因此村里人都尊重信服他。大伯的能掐会算也远近闻名。我清楚记得,一个亲戚老母鸡丢失了,找到大伯掐算,大伯问了一些情况后,用大拇指点着其余手指的每一节算了起来,一会儿说:“你的母鸡是掉到水里淹死了,回去沿有水的地方找找。”果然,亲戚在家里的大水缸找到了被淹死的母鸡。大伯学了这些并非为了谋生,一是因为兴趣所致,二是能为亲戚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感受人生的价值。每次办完事后,有的人会送一些礼品给他,大多被他婉拒了。我有时也会拿起他抄的那些书翻翻,很多看不懂,但不知为什么大伯却不赞成我看那些书。如今大伯已去世多年了,遗憾的是那些书不知散落何处。
大伯享年83岁,他虽然手脚不便,但始终坚强乐观,无论遭受什么挫折,他都坦然面对。他心地善良,凡事总替别人着想,记得乡村里一位男子患癌症去世,临时找不到棺木,70多岁的他不顾家人反对,把自己的那副阔大而精美的棺木让给了他,而当他自己去世时,家人想尽办法,再也找不到那样好的棺木了。
大伯关心疼爱晚辈,善于开导教育我们,他还是我们的智多星,不管我们遇到什么难题,他总会给我们想办法、出主意。大伯总有讲不完的故事,每晚吃晚饭,我们兄弟姐妹都主动地聚在一起,等着他……
一团浓雾从山脚漫上来,挡住了我眺望故乡的视线。大雾如洪水般在两个山峰之间的空缺涌过,当空缺填满后,渐渐淹没了周围的山峰,然后继续往上蔓延,把我连同最高峰都淹没在了浓浓的雾里了……但再浓的雾气也溶化不了我思亲的情结……
不一会儿,阵阵凉风吹过,雾气悄悄散去,山脚下的故乡又渐渐清晰起来,又可以极目四望了……我老屋的四周各有一座大山,北面有陡峭的企壁山,南面有磅礴的狮子峰,东有辽阔的孟春林把守,西有巍峨的昆山髻做为屏障,其中昆山髻最高。这四座大山留给我极美好的印象。此时,我站在昆山髻,居高临下环视着故乡周围的一座座山峰,视线不由自主地定格在了企壁山,一股思念与忧伤涌上心头。企壁山形同弥勒佛身,山腰(弥勒佛肚脐处),埋葬着我敬爱的母亲,虽暮色即将降临,但仍隐约可见母亲坟墓的位置。母亲患心肌梗塞于去年8月5日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养育了五个儿女,如今均已成家立业,生活也越来越好,她本可以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可是……
母亲的一生是辛劳的一生。母亲三岁时,就失去了外婆,与勤劳能干的外公相依为命,母亲从小就学会了多种家务和农活。外公当爹又当妈,白天劳动只好带着年幼的母亲上山下田,饿了吃野果,渴了喝山泉,困了睡在田间地头……清风、阳光、山水、田园陶冶了母亲质朴善良的性格,也滋养了母亲清秀俊美的容颜。母亲早年结婚,17岁时生下我,此后又生了两个弟弟、两个妹妹。母亲一直视的孩子胜过自己的生命。风风雨雨五十年,那深沉而美丽的母爱一直伴随着我。这种人世间最博大最无私的爱,如一束温暖的阳光,为我融化心上的冰雪寒霜;如一盏闪亮的明灯,为我照亮夜行晚归的路程;又如一个温馨的港湾,为我遮挡人生中的风风雨雨。这种永恒的爱,将伴随我的一生一世,直至生命的消失。
母亲离开我们将近一年了,我永远忘不了她对我的精心呵护与辛勤培育,“扶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唱着夜曲伴我入眠,心中时常把我牵挂。”生病时她为我担忧,健康时她为我高兴,犯错时她为我着急,进步时她为我自豪,离乡时她为我祝福,回家时她嘘寒问暖,并搬出所有好吃好喝的让我享受……母亲那亲切的话语,谆谆的教诲,无微不至的关怀,无不温暖我的心,常常令我欢欣,令我感动不已,我的心里永远矗立着一个高大的母亲形象。
去年8月5日上午九点多,母亲住进120急诊时,医院缺少担架床,我要背她到四楼,她坚决不答应,她反复叮嘱医生:“不能叫我孩子背我,那样会过力的。”自己生命垂危之时,想到的依然是孩子,我的眼眶潮湿了,在场所有的人都感动了。这就是母亲,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但没想到这却是我得到母亲的最后一次关怀了,就在这天,当太阳落山之时,她就撒手人寰了。在抢救时,我紧紧拉住母亲的手,想把她从死神的手里抢回来,但终于回天无力……
母亲从发病到去世还不到十个小时,走得过于匆忙。母亲的匆忙离世,让我无法接受,在我心里留下了永恒的伤痛,母亲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我却没有来得及好好地孝敬她老人家,她这是第一次生病,但连服侍的机会都不给我们。我内疚、悔恨之余,只留下永恒的遗憾了。在母亲刚去世的一段时间,我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悲痛得有点恍惚,总觉得母亲没走,每逢大家吃饭之时,总想叫一声:“妈,您也去吃饭吧。”转念间,才回过神来,母亲她永远走了,而在心里却总是不愿相信的。母亲8月11日出殡,天空灰暗,阴雨绵绵,山路泞滑,我抱着骨灰盒,走了两公里路,送了母亲最后一程。之后一个月,我突然发现自己原本乌黑的头发间已增添了几许银丝。
母亲对我们的教育是“前紧后松”,小时候管教严格,随着年龄增大,逐渐放松,到我读高中时,她基本就“放手不管了”。我长大后,她对我始终很放心,她的信任和无声的鼓励,反而成了一种动力:“绝不能让母亲失望!”母亲临终前没有留下任何一句话,她是否因为看到了她的五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了,觉得可以放心了,因而也无需交代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多么希望能够听到她最后一次叮嘱啊!
这一年来,多次提笔想为母亲写点文字,但结果都未能如愿。人生最大的哀痛莫过于丧母之哀痛,而我只能把这种哀痛深埋于心底,不愿去想它,企图逃避它,因为这种情感稍有触及就会心痛得无法承受。然而事实却是那样无情,对于一生最爱的人,不去想她,谁能做得到呢?一想起母亲,母亲那熟悉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我的内心即刻就满溢了欲绝的悲伤,每一次都想对母亲倾诉,却都以泪流满面而告终……此时此刻,我在心里轻轻地呼唤:敬爱的母亲,你是否知道,您的儿子,正站在高山之巅遥望着您,思念着您,默默向您倾诉,虔诚地为您祝福…….
天空飘下了一阵小雨,泪水、雨水沾湿了我的愁绪。无论时光流逝,无论天荒地老,总也掐不断对故乡的留恋,对母亲的依恋;无论日出日落,无论月圆月缺,总也难圆思亲的梦……
深夜听雨高山巅
夜幕降临,我走回营地,露天晚会已经开始,节目先由黄医生主持,之后由阿玲姐主持,唱歌、跳舞、瑜伽、太极拳、跆拳道、翻跟斗等,节目丰富多彩,气氛热烈,歌声、笑声、掌声、喝彩声回荡在山野的夜空。白天长距离的行走攀爬,我已经很疲惫了,并且嗓子有点沙哑,但受气氛的感染,喝下一听啤酒,润了润嗓子后,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击鼓传花轮到我时,清唱了一首《呼伦贝尔大草原》,并朗诵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高山的夜风有点冰冷,但并不影响人们的兴致,月亮在浓云密雾中穿行,时隐时现,为昆山髻的夜晚染上了些许神秘的色彩。
正当人们沉浸于嬉闹欢乐之时,天上飘下了小雨,并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意犹未尽的我们只好躲进了帐篷,避风的帐篷给人以温馨之感,听着沙沙的雨声,宁静的心有一种从未有过浪漫……
我住在好友冷眼的帐篷里,两人本有许多话要说,由于担心影响周围的人休息,只好忍着。大约10点钟了,习惯晚睡的我怎么也睡不着,漫漫长夜,有雨声相伴,何不静下心聆听着雨声……
四季的雨各有特点。春雨缠绵多情,轻如纱,细如丝,纷纷扬扬,永不停歇,终于织出了江山一片新绿,绣出了大地万紫千红,她是一位身怀绝技的织女绣工。而她的细腻轻柔,如烟似雾,润物无声,有如一位精心哺育婴儿的尽心尽责的年轻母亲。
夏天的雨最具个性:粗犷、任性、豪迈、奔放。看那雷雨,凭借着雷电之威势,倾盆直泻,畅快淋漓,而且干脆利落,说来就来,说停就停,我行我素,挥洒自如;看那台风来时,那暴雨凭借风力,如千军万马横扫江河山岳,摧枯拉朽,势不可挡。“东边日出西边雨”、雨后彩虹横跨高空等是夏天特有的奇观,常带给人们兴奋之情与诗意之美而令人神往。初夏时南方时有冰雹,那是雨的精灵,犹如俏皮的小孩,那一颗颗晶莹的珍珠漫山遍野的跳跃、翻滚,显得天真活泼可爱。我曾写过一首《咏冰雹》:午后闷雷惊,天昏云雾腾。天门开裂处,玉女撒冰晶。原野白银溅,瓦屋碎玉鸣。夕阳山映绿,遍地花落红。
秋天的雨清新、飘逸、冰凉,有如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居高士,而她的淡然、冷静,又恰似默默沉思的哲学家。由于秋天的萧然冷默,她有时也会牵愁惹恨,令人徒增悲秋之愁绪。
冬天的雨寂寥如星,常给人沉稳凝重的感觉,寒冷的雨滴一旦落在皮肤上,则其寒不散,刺肌透骨,令人心生厌烦和恐惧。南方的小孩渴望冬天下雪,雨化为雪,是她一生最美丽最辉煌的时刻,轻盈的雪花随风起舞,飘飘洒洒,千里万里,粉妆玉砌,银装素裹,何等的雄浑壮观,冬雪成了孩子们纯真、洁白、美丽的梦。
而现在是夏日的深夜,我们露营于海拔一千四百米的高山,静听着雨声突然有点感动起来,千百年来,人生与雨声,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雨声在敲打着人生,而人生也寄予着雨声,人生与雨声相伴相随。雨声伴着成长,雨声伴着你走上人生旅途,雨声伴着你的酸甜苦辣咸的生活,雨声也将伴着你渐渐老去……
小时候喜欢听雨滴落在瓦屋顶上如同炒豆子的清脆声;喜欢蹲在屋檐下,呆呆地望着积雨从屋顶倾泻而下冲洗着地面时发出的“哗哗…..”的声音;喜欢站在池塘边,看水滴一排排一串串不停地掉进水潭里,随着轻巧的“噗咚噗咚”的雨声水面上一圈圈圆圆的涟漪不停地荡开荡开,还有那无数白色的小水泡一个个冒出来又随即消失……
撑一把油纸伞,走在上学的路上,雨点在伞上轻点着欢快的舞步,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听着那美妙的声音,心里充满诗意和欢欣,愉快地走向舒心的课堂。校园的雨声和教室的朗朗书声交织成了青春与理想的交响乐……
今夜的雨似乎没了爽快的性格,却像春雨般绵绵不绝,深情脉脉,时而大时而小,忽缓忽急,弹奏着变奏曲,而这音乐就来自帐篷之外,有的就在头顶,有的来自两侧,有的却在脚底。隔着一层薄薄的布,雨声在帐篷外欢歌、奏乐、起舞,近在咫尺,竭力想象着雨的快乐,雨的潇洒,雨的浪漫…..“刷刷刷刷…”“滴答滴答……”“哗啦哗啦……”“沙沙沙沙……” “丝丝丝…..”难以描摹的雨声不停地变化着。在雨声的包围中,沉浸于一个清凉的小世界里,是一种怎样的无可言喻的美妙感觉啊。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近距离地聆听雨的诉说,感受着雨的情绪的起伏变化,品味着雨的神奇韵律,何尝不是一种享受,一种陶醉呢?让雨声洗却情感的浮躁,让雨声抚慰身心的疲惫;那富有灵性的雨声,那悠扬流畅的旋律,定将给平淡的日子带来一点启迪,给漫长的旅途带来一些希冀,给平凡的生命增添一份精彩,给纯净的心灵增添一份美丽!
细细地谛听,我似乎听出了雨声的哀怨。一滴雨一旦落到地面,渗入泥土,就算结束了一生,何时还能化作水气,蒸发到空中,再来一次生命的轮回呢?那点点雨声是丧失生命前的声声哀叹呀。在茫茫宇宙中,一切生命是那么渺小,那么短暂,美好的时光更是如昙花一现。对于雨来说,天空是她的向往,云朵是她的依托,清风是她的伴侣,水分是她的灵魂,从天空到地面,是她生命的整个历程,在生命的旅程结束之时,谁还会欢歌笑语呢?我深深地理解她的心情,并为她感到惋惜,感到伤悲。
但对于雨来说,生命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使命的完成,落地成水后,她的使命才刚刚开始:汇集成河,灌溉发电,滋润万物,服务人间。草木的葱茏,花朵的娇艳,禾苗的茁壮,水果的成熟,哪一样离得开你呢?你不应为自己感到自豪吗?
高山的夏夜雨声不断,听着雨的诉说,听着雨的欢笑,听着雨的哭泣,有几多怀念的深情回眸,有几多感慨的仰天长叹,有几多动情的真诚独白,有几多憧憬的悄然流逝,都交汇于这至美的宁静神秘的雨夜。不经意间,灵魂同雨声交融,脉搏与雨声合拍,雨点声声落在心头,朦胧中携着雨声走近五彩的梦乡……
风风雨雨半世纪,却很少能静下心来去读懂雨声的内涵。随着岁月的流逝,我越来越多愁善感,喜欢怀旧,喜欢追忆,也渐渐喜欢静静地读雨,听雨。试图能从中读出一种意境,一种感悟,一种美丽,一种幸福;听懂那如泣如诉的心曲,听懂那优美动人的音符……
在雨声中入睡,又在雨声中醒来,天已大亮。出发前憧憬着看日出、观云海都已成泡影。但心里并不失落,身体的磨练,心灵的历程,已有了沉甸甸的收获。一夜的听雨、赏雨、思雨、识雨,悟出了些许人生的真谛。冒雨背上行囊,轻松走向回家的路……
( 本文最早于 2013-8-8 发表在古田才俊,笔名:一棵小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