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张氏医通》关格

《张氏医通》关格

作者: 寿甫私淑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16:59 被阅读0次

灵枢云。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营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营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营。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

阴阳易位。病名关格。多不可治。若邪气留着而致者。犹可治之。舌上苔白而水浆不下曰格。

格则吐逆。热在丹田。小便不过曰关。关则不得小便。必用吐以提其气之捍格。不必在出痰也。盐汤探吐。并以牙皂汤浴其小腹及阴。或以盐熨脐中俱妙。有痰宜吐者。二陈汤探吐之。吐中便有升降。有中气虚不运者。补气药中升降。先以四君子换参芦探吐。后用人参散、柏子仁汤调理。脉沉细。手足厥冷者。既济丸。劳役后气虚不运者。补中益气汤加木香、槟榔。心脾疼后。小便不通。皆是痰隔于中焦。气滞于下焦。二陈加木通、枳壳。服后探吐之。寒在上。热在下。黄连汤。桂枝易肉桂。热在上。寒在下。生料八味丸。加牛膝、车前。关格不通。不得尿。头无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石顽曰。按内经所言。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是以阳经取决于人迎。阴经取决于寸口也。越人云。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仲景亦谓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皆以阳分取决于寸口。阴分取决于尺内也。所以难经又言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仲景又有趺阳脉伏而涩。伏则吐逆。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曰关格。则知关格之脉证不一也。而马仲化释内经谓关格之义。非隔食癃闭之证。而张介宾类经。直将越人仲景之言。一概非之。独执人迎在颈。为阳明之表脉。遂诋东垣丹溪。皆仍叔和脉经。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之谬。呜呼。内经固为圣经。确宜遵从。而越人仲景之书。未常不为圣经也。盖人迎气口。所以分表里之阴阳。寸口尺内。所以分上下之阴阳也。人一身表里上下之气化。皆肺所司。血脉皆心所主。故凡气血之盛衰。靡不变见于气口。气口实为肺经之一脉。不过分其部位。以候他脏之气耳。即如仲景所指。趺阳少阴虽主于足。然未尝不于关尺推之。则内经所言人迎气口。候之左右。亦无不可也。医道贵乎圆通。若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故释内经之关格。但当言是表里阴阳否绝之候。不当与上吐下闭之关格混同立论则可。若言上吐下闭。当称隔食癃闭。不得名为关格则不可。或言关格之证。其脉未必皆然则可。若言关格之脉。必无在尺在寸之分则不可。试观仲景趺阳脉伏而涩。亦主关格。又有上微头小者。则汗出。下微本大者。则为关格不通等例。其义自明。

相关文章

  • 《张氏医通》关格

    灵枢云。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营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营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营。故曰关格。关格者。...

  • 《何谓关格?》

    关格是一种专门用来描述人体脉象与气血阴阳逆乱变化的疾病。 关于“关格”,相关经文曰:“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

  • 0816内经-关格

    岐伯道:脉气与四时阴阳之气变化相反,如脉象应显不足而盛大,说明邪气盛于正气;脉象过微,说明正气消耗虚损。如阳邪过盛...

  • 6、厥与关格

    2017-04-21厥,遍布了内经各个角落,牵扯到的疾病范围广。 厥证,上篇那么多厥,简单一些总结起来也就是寒热之...

  • 四相地

    原创:邓从云,中国洛格风水掌门人。 洛格风水:不争第一,只做第一! 近代金锁玉关传人祁鸿飞祖师《金锁玉关经...

  • 身体上的青筋代表什么?老中医告诉你针青筋治百病。是这样操作的

    人体体表部异常显露的青色筋脉。由瘀血、虫积或痧证等引起。《张氏医通·鼓胀》:“畜血成胀,腹上青紫筋见,或手足有红缕...

  • 三伏贴|借助天势,祛除寒邪,温阳固本

    清代名医张璐的《张氏医通·喘门》就有记载:"诸气门气喘。冷哮灸肺俞、膏盲、天突有未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

  • 悟医道真(六百六十五)

    “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已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俱盛四倍已上,谓盛于平常之脉四倍也。物...

  • Tyger自然拼读之每日一练

    泰格趣拼~28天拼读习惯养成计划,每日一练,轻松解决词汇关

  • 《自控力》P153

    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 金句:“恐惧管理”带来的不是诱惑,而是拖延。我们最想拖延的很多事情,都和死亡有或多或少的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氏医通》关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ij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