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人生旅途
《敦煌的召唤》读书笔记

《敦煌的召唤》读书笔记

作者: 终曰乾乾 | 来源:发表于2021-07-04 08:53 被阅读0次

朋友去年去了一趟敦煌,今年难得相见,询问旅行情况,她说他们玩得非常专业,因为请到了一位专家级别的导游就莫高窟主要洞窟给他们作了资深解说,收获满满!朋友向我推荐了两本书《敦煌的召唤》和《我心归处是敦煌》。今天刚读完《敦煌的召唤》,第二本还未开读。

《敦煌的召唤》是《生活月刊》杂志对几代“敦煌人”历经四年的全面、深入的采访结集。这本书图文并茂,对于我这种对佛教、美术都很陌生的门外汉来说,无疑起到了科普作用。

书写得浅显易懂,以洞窟为题,围绕该洞窟讲述与之相关的佛教、人文故事。

本人更喜欢看书中的图片,可惜我是在kindle 上下载此书的,无法欣赏图片的色彩,但是每张图片下面的详细描述却非常吸引我,我都仔细阅读,还作笔录,料想哪天去了敦煌,再翻出这些文字,对着窟中的壁画,塑像,我想一定会有帮助,让我看得更懂些。

有人说莫高窟是中国的罗浮宫,金字塔,一座活博物馆,一点不错。从公元366年,一位乐和尚在鸣沙山的断崖峭壁上凿下第一窟开始,此后的一千多年里,又不断地凿了700多窟,绘了45000平米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成为世界上罕见的佛教艺术遗存。

突然间,原本非常深奥的佛教思想向我裂开了一条缝,从这条缝隙中看过去,佛、菩萨、罗汉、金刚,飞天,天王等这些经书里的人物形象似乎一一清晰起来,激起了我对佛教的好奇心,很想找一本佛教史书来读读,了解一下其来龙去脉,尤其是经书里的故事,这在敦煌壁画中常常出现,成了所谓的“经变”。

书中采访了许多人,有艺术家,建筑师,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摄影师,文学家,从上个世纪40年代至今,一代又一代的敦煌追梦人,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和执念,放弃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毅然绝然地来到这遥远的大漠,茫茫戈壁滩上,住土房,喝咸水,经历风沙肆虐,忍受寒暑更迭,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甚至一辈子。他们在这里临摹壁画,保护修复,考古发掘,研究文献,都是一心一意,毫无怨言,且乐在其中。

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他们是众多敦煌人中的佼佼者。常书鸿先生, 一位在法国留学十年,潜心学习西洋油画的艺术家,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于巴黎一旧书摊上无意中发现了一本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书中精美绝伦的绘画和雕塑,令他神往,从此为他开启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敦煌莫高窟成了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他毅然决定放弃了法国巴黎的优越舒适生活,于1936年回国,几经周折到达敦煌,1943年担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

1945年7月,国立艺专刚毕业的段文杰,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热心的货车司机,说能捎他一段到剑阁,这样段文杰可以从剑阁想办法继续北上到敦煌。

段文杰求学期间,一次参观了张大千在重庆举办的临摹敦煌壁画的展览,令学习西方美术的段文杰大惊失色,从而立下要去敦煌的宏愿!

这次遇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竟然沒有回家去见妻儿就只身前往敦煌,这一去再返回家乡时已是十年之后了。1955年段文杰把妻儿接到敦煌,継续他的敦煌梦,后来段文杰继任敦煌研究所所长,敦煌研究院成立后又担任首任院长。

樊锦诗,自称为“敦煌的女儿”,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的高材生,24岁来敦煌实习,出于对敦煌艺术的向往,毕业后心甘情愿被分配到敦煌,而她同班同学的丈夫则被分配到了武汉大学,两人开始长达19年的分居生活,直到丈夫来到敦煌为止。

樊锦诗是继段文杰先生以后第二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在樊院长的领导之下,敦煌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敦煌了,许多洞窟已完成数字技术化,如果今天到敦煌,我们可以去游客中心观看大银幕,想看哪个洞窟,只需按一键而已。

敦煌有这些虔诚的守护者们,是多么的幸运。当然,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敦煌历史上有个叫王圆的道士,一个叫斯坦因的英国人,一个叫伯希和的法国人。

王道士于1900年在一个秘密石窟里发现了一屋子的古书,这个石窟就是现在的第17窟,所谓的“藏经洞”,里面装满了秘藏千年的文书、经卷、典籍、方志、信札、契约、户籍、账簿、曲子等都是印刷术使用之前的手写珍品。这些文书书写时间从5世纪至11世纪不等,除汉文、藏文外,还有大量不再使用的古老文字。敦煌是世界上四大文文明(中国、印度、伊斯兰和希腊)的交会点。

1906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竞用40锭马蹄银买通了王道士,让他出卖了斯坦因在藏经洞里挑选中的所有经卷和帛画,并追加60捆汉文写卷和5捆藏文写卷。

1908年,法国的考古学家伯希和来到敦煌,在藏经洞里精挑细选长达三个月之久,又带走无数珍宝。

1943年,大名鼎鼎的张大千先生来到敦煌,在敦煌一住就是几年,带着十几个工人四处临摹,据说张大千的临摹对敦煌壁画产生了毁灭性的破坏,后来是被历史学家向达给轰出敦煌的。这点彻底颠覆我对大千先生的个人印象。

由于许多经书原件都散落国外,后来的敦煌学者们不得不远渡重洋去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寻找真迹,困难重重!

敦煌虽历1700年犹立,但文物总会一点一点消失的,保护敦煌,延长敦煌莫高窟寿命已然成为使命,愿敦煌犹如它的名字一样盛大永远!

相关文章

  • 《敦煌的召唤》读书笔记

    朋友去年去了一趟敦煌,今年难得相见,询问旅行情况,她说他们玩得非常专业,因为请到了一位专家级别的导游就莫高窟主要洞...

  • 总有一种召唤,让人奉上一生的时光——《敦煌,众人受到召唤》读书笔

    《敦煌,众人受到召唤》是前些日子买的几本和敦煌有关书籍中的一本。源自于《生活月刊》2010年、2013年对敦煌...

  • 再见敦煌莫高窟 ——西北行记一

    敦煌敦煌 以土为火 火煮七彩 地狱天堂 敦煌敦煌 以风为裳 衣袂翩飘 宇宙洪荒 飞天烟火 万千神佛 你召唤我 我进...

  • 飞天的召唤——敦煌跑马之旅

    敦煌,一座神秘的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伟大的丝绸之路,漫天的神佛传说,还有古西域滚滚黄沙之下的刀光剑影……构成了我...

  • 启程

    昨晚收到老友的召唤——2021一起江西游、敦煌游。 江西游成行不成问题,三天二夜就已足够,且行程已经落实。 敦煌—...

  • 敦煌,一场美丽的谜

    继青海湖之后,敦煌这片古老神秘的土地,默默召唤着我们,放佛要向我们诉出她的秘密,而当我们真正到达,才发现,敦煌的遥...

  • 《众人受到召唤-敦煌》读后感

    在微信公众号中看到写攀锦诗的文章,被这位老人的魄力深深吸引,她的身后是敦煌无以言说的美丽。 在亚马逊上搜索关于敦煌...

  • 又见敦煌(三)

    三 小诗 | 感受敦煌 前世的邂逅 今生的召唤 终于来到你的近前 莫高窟外 我拍下照片 一片落叶飘飞到脚边 那里是...

  • 亲子阅读日记|小小的身心踏上漫漫长途的石窟之旅

    最近在给孩子读《敦煌莫高窟》,颇多收获。 (一)奇妙缘分的召唤 那天,我正在绘本馆里给孩子们配书,当1500多册绘...

  • 夜深正是读书时

    最近在读《敦煌:众人受到召唤》,这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好书,偶然看到在一篇推荐文章中提到它,立刻被它吸引了,随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敦煌的召唤》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lu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