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趁早開始,但不要揠苗助長

趁早開始,但不要揠苗助長

作者: 人间行者高嘉佑 | 来源:发表于2017-01-01 20:23 被阅读0次

    少年就要成英雄,當然要自小開始。即使是曠世的天才,仍然需要長時間的滋養,就像所有長得好的植物,都要時間吸收日月精華,需要陽光、空氣、水的滋潤,才有可能在一定的時間內長成葉綠果香的成熟植物。

    任何催化及加速生長的化學藥劑都沒有辦法取代自然的成長,揠苗其實不能助長,只會加快植物的老化和死亡,植物如此,動物如此,人類也是如此。不相信的話,隨意拿來人工生長激素給小孩吞食,人會長高長壯,但伴隨而來會有許許多多想都想不到的問題。所以簡單的結論是:人才的培養,不管先天的天分是高還是低,都需要長時間的孕育,這是一項不會改變的定數。

    但是把自小開始和人工催熟、揠苗助長當成同一回事,這是很不幸的事。

    我看過許多家長,小孩子才開始學點入門課程,馬上就覺得他會了,學懂了,需要進階,生怕浪費時間和落在人後。我的忠告是,小孩有沒有真懂,能不能融會貫通,老師最清楚;家長需要給小孩時間,慢慢成長,長期浸润,自然進階,才有可能有開花結果的一天。

    談到學問和專業,及早開始是很重要的。各種領域有成就的人,很多時候因為後來的名氣太大了,世人只看到他們專業的成就,那些人小時候出類拔萃的事蹟,反而少有人提及。事實上,根據我的研究,這些人幾乎都是小時了了。

    急著要成果,傷害會更大

    學術界「小時了了,長大亦佳」的例子太多了。Peter Scholze是當今數學界閃亮的一顆正在升起的星星。他今年二十八歲,二十四歲時拿到波昂大學(University of Bonn)的數學博士學位,不久之後即被母校聘為數學系的正教授,成為德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大學教授。

    他得過許多數學大獎,其中包括費馬獎(Fermat Prize[數學究領域的一個獎項,每兩年頒發一次,獎金兩萬歐元],二零一五),以及被譽為德國最崇高研究獎的萊布尼茲獎(Leibniz Prize[世界上獎金額度最高的科學獎項],二零一六)。這是德國學術最頂尖的冠冕,頒給一個前途還在發展中的年輕人,這是聞所未聞的至高榮耀,可見Scholze實力之堅強。

    這位數學天才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數學產生興趣?答案是自小開始。他中學時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拿過一面銀牌、三面金牌。二零一六年七月在德國柏林舉行的European Congress of Mathematics(歐洲數學研討會)邀請他做專題演講,許多數學家及專業人士都無法完全了解他在談的代數幾何的研究是什麼,但是他說,「我不相信你需要知道數學的每一件事。」

    他舉了一個例子說明他的意思。

    他說,「Gerd Faltings是德國唯一一位獲得菲爾茲獎的數學家,常常在波昂大學舉辦他算術幾何的講座。我當學生的時候常跑去參加,我什麼都聽不懂。但是現在我知道,我那段時間學得非常多。有一種錯誤的想法,就是覺得上課有些地方如果沒有能夠立刻了解,上課就毫無意義。」

    這是一段看似平凡,卻深具道理的話。家長常問的是,小孩子會不會太小,聽不懂怎麼辦,要不要加強,要求老師特別教他。事實上,小孩子一直在吸收,只是家長看不到,於是變得焦急不安, 這其實不只是個人的問題,整個社會瀰漫的是一種急功近利的氣氛,什麼事情一下子看不到成果,大家馬上以為是走錯方向,急著要改弦易轍,這是社會的氛圍。

    因為這樣,所以學校或其他學習機構會改變教學的方式,以迎合家長需要看到「學了什麼」的要求,於是乎各種Projects都會變成要向家長交代的方向去設計和安排,結果因此該學的沒有學,學到的多是一些表面做樣子的功夫。

    欲速則不達

    再舉一個例子說明,只重視表面功夫,會有什麼糟糕的結果。美國NBC有一部眾人皆知的電視實境秀〈減肥達人〉(The Biggest Losers),參賽者大家比誰減重的磅數多,減重最多的人就是〈減肥達人〉的贏家。

    有一個人叫Danny Cahill,他參賽前的體重是四百三十磅(一百九十五公斤),是一位巨胖。七個月後,他的體重是一百九十一磅(八十七公斤),他整整減了一百零八公斤,整個人神清氣爽,變得像個運動員或模特兒一般。贏了之後,他變成了名人。看起來,他的世界應該變得非常美好,人人稱羨才是。但比賽結束後短短一年內,他的體重悄悄回升了一百磅,不僅如此,體重還在持續增加中,如果要維持現有體重不再增加,他必須每天要少吃八百大卡,也就是說他得每天忍受飢餓,你可以想像他有多痛苦。

    不只他如此,所有參賽者幾乎都在經歷同樣的止不住復胖的過程,許多人回升到原來的體重,有人比原來更胖。

    這些人會胖回去的原因在於身上的脂肪好像有自己的大腦一般,身體感受到飢餓的威脅,人類進化的因子開始進場,於是人的代謝(Metabolism)變慢。受不了餓肚子的人就全面潰敗,補充卡路里的結果,就只有復胖一條路,這是減重的生理原理。

    主辦單位並不真正在乎他們身體的健康以及心理是否能負荷。做的全是表面功夫,參賽者只是節目表現的工具,節目結束之後,大家說聲再見,下一季的節目再換另一批人。

    這個例子,和现在一般學校以及一些教學的地方從事教育的心態和作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做表面功夫給家長看,學生是否真的學懂了,是否有在深入的思考,所學是否能運用在解決問題上,填鴨式的記背對學生長遠的學習是不是一種傷害,這些都不在教育單位的考慮之列。

    他們要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競賽成就,他們要可以放在校門的跑馬燈裡示人。學生並不是主體,有傲人成績可以展示才是重要的,這和減肥節目秤斤論兩的,告訴世人他們幫人減了多少公斤的肉,貢獻有多大,又有什麼兩樣?

    我希望家長和老師們看到這種歪風,可以從此真正改變對待孩子學習的態度。讓我們把焦點擺在孩子是否真正學到精髓,是否真的學懂,真的可以運用。讓我們不要再在課堂上口沫橫飛的一直教,一直講,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坐下來,問他問題,給他一點提示,回答他的問題,和他討論,與他一起解決問題,這才是學習的方式。

    急著要成果,傷害會更大。從小開始,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優遊其間,不要去逼他們,也不要去催熟,有一天等到他成熟,開花結果時,你會看到的。

    趁早開始,但不要揠苗助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趁早開始,但不要揠苗助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mi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