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6年,我们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不过倒不是租房,结婚前公婆拿出了全部家当给我们在郑州交了首付,我们算是有了房子居住。
结婚不足三个月,公婆就从老家赶了过来,这一住也是六年,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平时帮忙分担了日常开销,帮我们照看孩子,我一直心存感激。
可是无论多么感激,心里仍有丝丝渴求,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中途我们一直在攒钱,这房子准备留着父母养老,我们搬出去住。
攒钱的路上,经历了麦子出生,我工作中断两年,jiang先生两次创业,终于在2021年存下来20多万。
郑州720大暴雨之前,跟jiang先生我们还在探讨,是在少借点钱买套房子,还是将钱投给他创业。
那一天,jiang先生开车载我快速行驶在高架桥上,我不断的数着手中的钱,望着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身上的血管都在跟着愉悦着跳舞。
我知道离我们买房的计划近了,甚至非常近了。
720之后,郑州恢复原状,霓虹灯闪烁,整个城市的房子一度成为汪洋之海,大部分小区都成为了修葺的地方。
我们手中的这部分钱打算先支持jiang先生创业,只有钱生钱,我们才能早点买到心仪的房子。
于是我们先是拿出来一部分钱还了信用卡,另外投资到他们公司的各种花销上,20多万一下子全不见了。
如今麦子长大了,两房已经居住不下,应该早早的打算买房的计划。而且又渴望拥有属于我们的空间,也只有趁着麦子读小学的阶段买房,或者租房。
还有两年的时间,这两年,谁也不知道疫情的影响要蔓延多久。
2022年即将收尾,很多人还想趁着最后两个月冲刺一把,但让疫情打了脸。
早上刷到小视频,国务院点名批评郑州随意静默管理,一时间又成为了群里讨论的热点。
不过真正让人讨论的话题,是车贷,房贷,信用卡等等日常花销该怎么办。
已经居家三周有余,有部分企业是可以在家实现创收,但对于有些公司的业务,是必须跑到前线沟通,才能达成业绩。
自然,员工的工资可能是个保底的底薪,他们既要面临缴纳房租,如果有一家老小,还有各类花销,疫情几乎让日子雪上加霜。
对于我们来说,身边的不少同事,已经适应,甚至习惯了现在居家的生活,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两不耽误,工资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不过对于jiang先生,这类创业公司,是一种很大的考验。
租着办公室,合作业务都需要施工,客户回款周期较长,郑州不恢复正常,他们几乎没有办法办公。
偶尔家里做一些设计图,目前的费用只有出口,没有入口。
我们的经济很紧张,还好我的工资正常,裹住一些日常开销,不成太大的问题。
深夜,思考着未来的生活,不知道如何是好。
房子是铁定要买,但是能不能存住钱,并不好说,倘若疫情再持续两年,买房的计划可能要泡汤,租房才是减轻负担的唯一方式。
总之,先定下计划,两年后,必须要买买房,不然就租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