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晚上和女儿两个人到一家牛奶店去买牛奶,选好之后,我把自己的包放在柜台上,正准备掏出手机来付款,不知怎么回事,包掉到了地上,由于我正在付款,所以我看了一下旁边的女儿,示意她捡一下,女儿意识到之后,并没有去捡,而是从包上跨了过去,跑到门口,非常明确的是要逃避。
爸爸非常生气的对女儿说:“你怎么不捡一下?”
女儿:“这也不是我弄掉下去的。”
爸爸:"那里面有没有你的东西啊?"
女儿气多嗦的走到我面前,将包里自己的东西(一本书和一支笔)捡了起来。
我越看越生气,质问到:“其他东西不也是自己家里的吗?”
她也很无奈的将其他东西都捡了起来。
这件事发生之后也让我思考了很多:
1.如果是换成孩子妈妈,或许妈妈的一个眼神她接受到之后便很乐意去捡那个包,和女儿之间的亲情之间的践行还有很长的路;
2.包掉到地上之后我的语气及交流方式需要检讨,如果我是这样对女儿说的:“女儿,我们的包掉在地上了,我现在不方便捡,你能捡一下吗?”或许女儿就欣然答应了。
3.女儿非常强调自己的责任而缺少协作的意识,或许跟平时的教养有关系,平时我们总是较多的强调自己的事自己做,这也许就是一种折射。
家学中讲到批评或表扬孩子,批评只能在行为层,必要给孩子随意贴标签;表扬孩子从行为层入手,最后根植于身份层。还好这一定我做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