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请问一下题主:你是家庭主妇,意思是这个家庭所有收入的取得,都是由你老公一个人辛苦在外打拼赚来的,是吗?你目前是不是没有任何经济来源?
如果是上面我描述的这样,我想说,你老公拒绝你的请求合情合理。
你和你母亲忘记了一个词“界限”。我们来具体看看,何为“界限”?它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心理学对界限范围的定义是:界限分为外部界限和内在界限。
外部界限有:身体界限和物质界限。身体界限关乎个人空间,包括隐私和身体。物资界限决定你是否愿意给予或出借金钱、汽车、衣服、书籍、食物等。
内在界限有:心理界限和情绪界限。心理界限关乎你的想法、价值观和信念等。情绪界限:就像一条虚拟的线或力场,把你和他人隔离。
健康的情绪界限能限制你向他人提建议、责怪他人或接受埋怨。你不会因为别人的负面情绪和问题而感到内疚,也不会太在意别人的话。如果你很敏感,说明情绪界限薄弱。健康的情绪界限需要明确的内在界限--了解自己的感受,知道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
如果边界不清晰,会有哪些表现呢?常见的主要是以下几个词汇:拯救、控制、依赖、讨好等等。
拯救: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过分热心、过分卷入、过度干涉、过度保护。以拯救者或救世主自居,具有过强的监护人和主人翁精神。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拯救不仅仅是人际界线不清,也是强迫的表现。
控制:就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的身体的一部分或工具。像使用自己的手脚那样使用别人,并且希望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他们目中无“人”,把别人当成物体,不关注别人的内心感受,甚至有意压制别人的内心感受。
依赖与拯救相对。一方是拯救者,另一方就是依赖者。拯救会强化依赖性,同样,依赖会激发对方的拯救情结。从某种意义上讲,依赖就是软控制。他用依赖控制对方,使对方心甘情愿而且自鸣得意地扮演起拯救者来。
拯救是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依赖则是把自己的事推给别人,让别人替自己做。
控制也是让别人替自己做事,但后果还是自己承担的,而依赖把责任也交给了别人,要求别人对自己负责。
讨好,主要表现为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为此揣摩别人的心思、了解别人的兴趣,迎合别人的心理,做一些能够让对方开心的事。讨好别人、迎合别人,其实是对自己的背叛,这是“假自我”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你母亲犯了身体界限、物质界限,以及边界不清中的“依赖”和“控制”。
从你问题的描述,我们清楚地看到:你母亲在用“买房事件”这个物质界限,去控制你的思想。用“以死相逼”这个身体界限,让你不得不对她说过的话俯首帖耳。用你对她“母爱”的依赖,使你心甘情愿地去扮演拯救者。再以“母亲”这个角色,控制你对“买房事件”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
其次,你犯了心理界限和情绪界限,以及边界不清中的“拯救”和“讨好”。
你把母亲做不成“买房子”这件事,当成你自己必须要做的事,这是心理界限不清的表现之一。你利用自己是丈夫唯一合法的妻子身份,去要求你丈夫答应你母亲这一无理要求,是一种拯救无法得到实现后的强迫行为。你想用讨好母亲,得到她对你的认可、赞扬和尊重。
最后,解决“界限”不清,让你和丈夫的关系的和好如初。
张德芬老师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只有三件事,第一件事:自己的事;第二件事:别人的事;第三件事:老天的事(即天灾、人祸、战争、瘟疫等人力没办法去改变的事)。在这三件事中,我们唯一能够控制好的只能是自己的事。
以你为“买房事件”主角而言:“买房事件”属于母亲的事(即别人的事)。你对老公说了想帮助母亲替儿她的儿孙买房,需要老公资助,这是自己的事。你老公不愿意负担买房带来的经济压力,属于老公的事(即别人的事)。
你母亲缺乏“界限感”,所以她把给儿孙买房的事,强加你去办理。还把如果你办不好这件事,就“以死相逼”威胁你,是她强行跨入了你家的“物质界限”。
我们无法控制别人,我们唯一能主宰的是自己的事。对于别人的事,我们只可以尊重和接受,不要强加干涉,也不应该干涉。你如实向你母亲表达,对于“买房”这件事,你已经向老公讲清了他明确拒绝了。让你母亲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她当下的事。
通过这件事,让你母亲知道,在物资方面,你的能力只有那么多,让她慢慢接受“界限”这件事。
希望我上面的解答,能够给你解决问题带来一些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