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58:
马经捍卫者坚持认为:在商品供求平衡时,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劳动价值论不能解释商品价格,那是因为此时商品的供求不平衡。
他们从来没有证明过供求平衡时,劳动时间能够决定商品价值,但是他们却坚信不疑,信誓旦旦。
但是,下面的小作业足以证明即使商品供求平衡,劳动时间也不可能决定商品的交换比例,因此,即使商品供求平衡,劳动时间也不可能决定商品的价值。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我的回答:
假设在信息对称社会供求一致时,产品全部有效转化为商品,即总供给量d=总需求量q,社会劳动时间T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L,按我多年的研究发现,四者之间的关系是Ld=Tq→L=Tq/d→T=Ld/q→d=Tq/L→q=Ld/T。
①当d=q→L=T,可见社会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由Ld=Tq→L/q=T/d,即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等于单位产品的平均劳动时间。
②当d>q时,L=Tq/d→L<T,这时社会劳动时间中有部分不能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L,L-T=M<0,M就是无用劳动的非必要劳动时间。
③当d<q时,L=Tq/d→L>T,这时社会劳动时间不仅能全部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创造了增殖的L,L-T=M>0,M就是增殖的剩余劳动时间或剩余价值,这个M可以是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的节约时间,可以是在交换之后产生的对他人的社会劳动支配时间,当然,还有一种是存在着不公平交换而剥削的剩余的劳动时间等等。这个是从社会选择角度分析。
从微观上分析,劳动时间也分为个别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
比如:渔夫一天捕海狸一只,要1天。社会平均水平捕海狸一只,要2天。猎人平均捕海狸一只,要4天。在社会供求一致,不考虑需求条件下。
按价值公式:T=Ld/q(设L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T为个别劳动价值,d为商品的供给量,q为社会总需求量)
那么,把上面例子中由于L=2天,q=1只海狸,d1=1只海狸。代入:T1=Ld1/q,求T1=Ld/q=2天,即渔夫一天的劳动时间与社会的价值关系是:T1=Ld1/q→渔夫1天的社会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天,即渔夫一天的社会价值=2天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推出猎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是:T2=Ld2/q→猎人3天=社会2天,即猎人3天的价值=2天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再比如:渔夫一天捕鹿一只,要3天。社会平均水平捕鹿一只,要2天。猎人平均捕鹿一只,要1天。在社会供求一致,不考虑需求条件下。
按价值公式:T=Ld/q。
那么,把上面例子中由于L=2天,q=1只鹿,T1=1只鹿。代入:T1=Ld1/q,求T1=Ld/q=2天,即渔夫一天的劳动时间与社会的价值关系是:T1=Ld1/q→渔夫3天的社会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天,即渔夫3天的社会价值=2天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推出猎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是:T2=Ld2/q→猎人1天=社会2天,即猎人1天的价值=2天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从上可见:
按渔夫自我选择的标准来算,由于个别生产率为1只海狸/1天,或1只鹿/3天,他的劳动时间1天,应该是能生产1只海狸或1/3只鹿。
按猎人自我选择的标准来算,由于个别生产率为1只海狸/3天,或1只鹿/1天,他的劳动时间1天,应该是能生产1/3只海狸或1只鹿。
但由于两人按社会市场平均水平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来等价交换却是1只海狸交换1只鹿。
如果是自给自足都各自生产不分工和社会劳动交换预算,这种结果对于渔夫而言是节约或赚了两天的剩余劳动时间,对于猎人而言也是节约或赚了两天的剩余劳动时间。就是说,退一步而言,渔夫可能觉得是按交换比例:1只海狸交换大于或等于1/3只鹿都觉得是赚了或不亏,反之,猎人可能觉得是按交换比例:1只鹿交换大于1/3只海狸都觉得是赚了或不亏,从社会选择的角度,在交换域值边际进行交换时,由于不知社会市场环境行情而只知道预算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T)与自已通过社会交换实现的社会劳动力价格实现(T':作为价格)之间的关系:T'-T=m≥0(私人劳动时间剩余),这时,尽管是在m=0时,一方处于不亏的边际,但显然,由于整体帕累托改进时,各自的以自我私人劳动时间计量的个别劳动生产率f(=d/T)↑都提高了,从而商品供给量d也增加了,但在社会商品交换时,仍然是按T'=T来进行交换,这时,个别劳动时间(T)并没有减少,劳动力价格(T')与个别生产率f(=d/T)并没有增加,从而社会交换并没有带来可支配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增长,而另一方就要得利更多了,而这种得到的补偿正是以对方的本可以帕累托改进的失为代价的,这个是以自我劳动时间为中心(价值参照系)产生的自我选择结果,它突出了如何发挥劳动优势的方法,但却忽略了社会选择的影响,因此,社会选择中隐合着自我选择之间的博弈过程,只不过这种博弈是控制在正和博弈的范围内,零和甚至是负和的相对少而已,归根到底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结果!
从整个社会的存在与可持续性发展而言。社会市场会趋于选择有利于帕累托改进互惠互利双赢的结果。这个并不完全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相冲突。
当然,如果再考虑到社会总供求不一致,与个人的自我选择时进一步从自我需求差异产生的选择来看的话,马克思的马克思过于偏向从社会选择的角度来分析又有点欠缺,但我的价值杠杆平衡公式Ld=Tq,在结合主体性与对象性时处理好这些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