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镇西教授在微信中推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常识讲解的小视频,之所以说到是“小”,是因为每一个视频都是一分钟时长,我不太关注短视频,但是这个内容是我一直都关注的,时间短,但是内容集中,李教授言简意赅地介绍一个个教育常识,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的内容呢?他解释,现在教学改革纷呈多样,那都是形式,现在最应该把握的是教育的本质,教师应该掌握的是基本的教育常识。我深以为然,教育不可功利,不可速成,更不可以花哨而片面追求形式。我们学校其实一直都比较看重教研的,主管这方面的领导从来没有放松对这方面的研究和引领学习,忽而是杜郎口教学,忽而是泽州教学模式,又忽而是问题导学,可是最终都是不了了之,都白忙活了,冷静思考,都是因为追求形式惹的祸。了解本质及规律,方可以不变应万变。
李教授在昨天的一分钟视频中提到了“预习”,特别强调语文教学需要预习,但不需要每节课都要预习,要根据具体内容而定。我也谈谈自己的理解,预习也不一定都要给学案,而且我见过很多学案很详细,很具体,几乎可以成为课后作业了。这样可能会把学生课堂中的生成扼杀了。预习案也可以根据内容设置,比如要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做一些搜集准备。
也有很多日常课是没有这样的预习案的,甚至没有预习的,这并不是老师不安排预习,而是学生不知道怎么预习,没有时间预习,也没有预习的习惯。语文课没有预习的话,很难展开教学工作,那该怎么办呢?我分享自己的做法,最近在学习选择性必修课程,其中课文篇幅很长,内容理解不易,必须要预习,但是没有安排预先,那我会在早自习时间去让学生去读,并且进行圈点批注。批注要写出自己的阅读的真实感受,而不是应试类型的套话。并且会利用一体机的条件,在课前随机呈现同学们的批注内容,我自己的批注也会呈现,这样也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帮助他们养成预习的习惯,激发他们去真正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