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学习采铜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作者提出了一种更有效的自我提升方法:用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更大的可能,这就是精进。本书分七个精进路径: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今天分享一下时间方面。
时间是我们的坐标,我们做任何事都离不开这个坐标,所以,处理好与时间的关系,是我们生活、成长和改变的前提。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每个人每天拥有相同的时间,可对待时间的方式却千差万别。而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作者说我们应该向孩子学习“郑重”的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也应该不同场合,用不同的时间视角,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根据不同的时间视角划分出五种人:
第一种是积极过去视角,具有这种视角的人总以积极的心态往回看,这样的人容易忽视当下的快乐。
第二种是消极过去视角,具有这种视角的人总以消极的心态往回看。
第三种是享乐主义视角,具有此种视角的人总以享乐的心态看待当下,他们认为及时行乐是第一要务。
第四种是以宿命的观点看待当下的人,即具有宿命论视角,他们对现时发生的事情感到无能为力,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自己只能顺从和忍受外界的安排。
第五种是习惯往前看、为未来谋划的人,这种视角被称为未来视角,他们具有前瞻性,更关注有待完成的目标和任务。
津巴多建议不要维持单一的时间视角。因为这五种时间视角里每一种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各自的缺点,所以最好采用混合和折中的方式:多采纳积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和未来视角,并且在三者中取得平衡,少采纳负面作用明显的消极过去视角和宿命论视角。并且,在采纳前三种视角时还要“随需而变”,即根据不同现实场景加以灵活选择。
同时我们要懂得“合理利用时间”,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
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我称之为“收益值”;
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我们要尽量少去做“短半衰期”的事情,譬如漫无目的地刷微博、刷偶像剧、玩一上午游戏等,只有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到底在做什么、要追求什么,才能作出让自己未来不会后悔的选择。
现代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工作和生活相混淆,不是“过日子”,而是“赶日子”。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和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这番话,值得好好深思和回味。
享受生活需要我们掌握生活快慢之道,掌握生活快慢之道最关键的是要想清楚什么事情应求“快”,什么事情应求“慢”:
尽可能求快的事情:做家务等体力劳动,完成常规的事务性工作,完成简单的执行性任务,常用商品的线上线下购买,注定无法达成共识的争吵和争论等。
尽可能求慢的事情:与家人共度闲暇时光,欣赏艺术作品,自我反思,思考重大决策,创造性活动中的酝酿过程,为一个挑战性任务做好准备等。
时间的“快”和“慢”也常常对应着时间的“深”和“浅”。提升时间使用的“深度”,要减少被动式休闲的比例,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同样是安排闲暇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被动式休闲”所带给人的满足感,就远远不如从事一项自己的业余爱好所带来的满足感,全情投入甚至可以进入“心流”的状态。
事业与生活的秘诀,无外乎就是处理好时间的“快”与“慢”、“深”与“浅”的关系,工作要快,生活要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