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半个月了。今年35周岁。记得20岁出头就有了驾照。
那早就有了驾照,今年三十五周岁才开车半个月。究竟是什么卡在中间?当飞驰在回家的路上,精神洁癖又在自我检讨。
懒。总觉得每天电脑前坐了一天了,再开车,继续集中精力,太累。于是,乘车、步行、搭车,就是懒得开车。
长大了些,对开车的认知慢慢发生变化,尤其是参加一些聚会的时候。“啊?你怎么才来?计程车堵车了!你该开车了!不喜欢开车啊!”这样的对话又持续了几年。但有一点认识开始改变:自己开车绝对可以节约时间。因为想走就走,不用等车、不让自己被动。
这个认知曾一度让我很雀跃。一是满足自己对时间的珍视。二是让一度在他人面前嘴硬不买车的自己有了台阶。
挣钱、攒钱,买车。中间有几次小插曲。有一次带着必买的决心走在去4s店的路上,结果被路上一个售楼处的广告吸引.......最后钱去了售楼处。
又过了四年,不是钱用在了别处,就是因还面临已经不会开的处境。买了也开不了。
直到搬到了离单位远的地方。提前四个月找了一个师傅跟车学了学,再买了车,现在开车。在这个过程里,不再想下班开车会累,只想着要节约时间,带孩子出去方便。
开车时,真实享受到了开车的快乐和便捷。原来认知系统里的劳累似乎被开车的适度紧张占据了。开车疲累的逃避认知被彻底颠覆了。
最大的力量是行动。只是这个行动有些晚。也有早一些的行动选择。比如,冬天运动,自己深信冬天会更多消耗脂肪,就会毅然决然晚上出去跑步、跳进游泳池扑腾。之所以这件事在认知和行动之间毫无间隙和耽误,或许是基于目标的必达和投入的低门槛。且跑步成为习惯后,现在冬天也不怕冷,皮肤也显嫩,会深化运动提升自身的认知。
记得还有一次历久弥新的大行动:在自己年纪大了、记忆力差了的借口里延误了好几年考司法考试。直到2017年,在单位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如航轮破浪般冲破阻碍,击碎固有认知,积极地、忘我地投入到备考中。夏天的炎热、冬天的寒冷没有击退我,同事的冷嘲热讽、家人的激烈言辞没有压垮我,正是如此靠谱的行动才成就了走上考场的场景,那可是纠结了那么多年的梦呀!
认知与行动并不是相互之间割裂的两个孤立部分,它们相通相融,实为一体。而人类惯用二元化将一分为二,因此将自身陷于种种矛盾与挣扎之中。如果只有认知,等于你没有让这个曾经让你灵光一闪醍醐灌顶的念头影响到你在现实中的存在方式。等于零。
上升到命运的高度,没有具体行动加以巩固的认知最终难以避免坠落回原来层次的命运。想清楚了,就去做吧,时不我待。越快越好,认知变了,选择会变,命运会变。知行合一是在人世间的一场长期修行。
如同出行,乘车和开车,命运怎么会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