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调研很多的大健康相关的功能性食品品牌,发现有的是昙花一现,有的还长期存活下来,原因就是跟市场需求有关。
为何有的产品品牌昙花一现?我个人分析主要是市场缺乏感不强,比如王老吉的吉智,有抗糖/排油/降三高的作用,功能多元但是我发现身边的朋友也没有做起来。因为其主打的是解决控体重,这个需求我觉得不很大的缺乏感,而是减体重更为强烈,所以也算是伪痛点,只是厂家发明好的技术自嗨摆了。就算这缺乏感要解决,客户也有自己的简单办法解决吧。或许客户也会考虑就让他先胖,到时候一起解决肥胖的问题,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客户比较认真和要求高,但还是少数吧。
在举例;一个降三高的食物疗法,是我朋友自己搞得,这个疗法很不错,天然健康有效。市场的缺乏感很强,相当于自我挽救生命的需求。但这个疗法还是小众消费,很难推广起来,后面我朋友也放弃了。分了下,虽然这个疗法很科学很有效,但是目标物缺乏信任背书和太大的问题,另外行动成本太高等。从目标物(产品)来讲,三高患者相对于吃药控制已经习惯,同时费用也不高,好像还有国家补助吧。病人太相信医生了,习惯性崇拜。最后就是行动成本太高了,比如教育成本/价格高/行动成本/健康成本等五高,所以很难推广成功。除非以后国家全力推行减少教育成本,同时国民素质不断提高才可行,目前也就是一些告知人群或敢于尝试的有着长期健康理念的人群会接受。
最后举例;如高端的脂老火虎/脂20,中端的芭比兔/优减,面对的都是体重管理客户,首先缺乏感很强,其次目标物不是很大,价位在10000-40000左右,信任背书也有,最重要市场都是同质竞争,没有国家和医生等干预影响。行动成本虽然高,但是通过专业的力量也是解决的恰到好处,比如教育方面通过文案和一对一讲解和解答和培训即可,行动力方面有减脂营和体制管理师来协助赋能搞定。但有些品牌做的也一般,至少目前看来,主要是行动力成本没有帮客户解决,公司缺乏赋能的线上体脂营运营,也缺乏培训专业的体脂管理师赋能。
逻辑上讲,市场缺乏感不强烈,目标物太大和行动成本太高很难形成需求,反之就可以形成需求,企业自然也可以业绩不断持续增长和成功。
网友评论